怎么檢測貴州龍化石的真假?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6:47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貴州龍”化石產于貴州省興義市頂效鎮綠蔭村。“貴州龍”化石是胡承志先生于1957年發現,并經楊鐘健教授鑒定為蜥鰭目、腫肋龍亞目、貴州龍科,確認為一新種屬命名為胡氐“貴州龍”。“貴州龍”是一種小型二棲原始爬行類脊椎動物。在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中三迭紀上部,地史時期的頂效鎮綠蔭村是一片濱海相沉積區,水體清澈并有豐富其它生物、魚類共生,大量“貴州龍”得到繁衍生殖。由于具有獨特的古地理環境,水體時而穩定寧靜;時而動蕩變化,沉積物呈周期性的變化,沉積了一套薄層含粉砂鈣質頁巖及粘土鈣質頁巖,構成砂泥頁―碳酸鹽巖巖相地層。死于非命的“貴州龍”被沉積物迅速淹埋,沉積物變化快速結晶石化,使“貴州龍”化石在這套巖石中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貴州龍”化石自1957年發現以來,很少有人采集,隅爾也有地質研究單位來此工作研究,當地村民也僅僅好奇看看,在這片裸露的產區沉寂了三十余年。由于市場經濟全面發展,個人收藏的逐漸興起,化石成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貴州龍”成為獵取對象。走私、倒賣日趨嚴重,原來沉寂的頂效鎮綠蔭村八十年代中期沸騰了,成百上千的村民日夜星辰一起撲向化石埋藏地,各地收購商也蜂涌云集,加速了亂采濫挖,化石產區千瘡百孔,一遍狼籍,很多精美、完整的“貴州龍”化石在鐵錘、鋼釬、雷管、炸藥的撬擊下化為烏有。開始收購商僅以五元、十元一條,爾后發展百元、千元,出境一條價值萬元,大量完整、精美“貴州龍”化石標本流失國內外。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初,當地政府制定了“貴州龍”化石的保護法規,劃定了保護區,從而制止了濫采局面。由于“貴州龍”化石產地源頭得到控制,于是假“貴州龍”化石又大量風起云涌般的充斥市場,以假亂真。2.真“貴州龍”化石特征“貴州龍”是一種小型二棲原始爬行類脊椎動物(圖1)。一般體長從頭頂至尾尖20―30cm,頸及尾均細長狀,頭較大留下二個圓形明顯的眼穴,腳趾間有蹼連結,雙腳長短不懸殊,骨架數保留一致,骨骼結構清晰己石化,骨骼己被磷酸鹽類礦物磷灰石充填交代,顏色黝黑堅硬,測定摩氐硬度5,化學試驗具磷反應,骨骼在紫外熒光照射下無熒光反應,骨骼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呈深褐色,具骨質纖維細胞結構,由顯微粒狀磷灰石構成,稀散分布有變質碳并有少量方解石分布。附生巖石為含粉砂鈣質頁巖及粘土鈣質頁巖,層厚1―10cm,顏色呈淺褐黃灰色,巖石具粉晶結構、粉砂質結構、顯微鱗片結構、定向構造,層紋構造。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并含有石英、伊利石、長石、白云母、綠泥石、銳鈦礦、炭質、黃鐵礦。3.假“貴州龍”化石特征假“貴州龍”化石存在以下幾種形式(1)在薄層巖石上刻下貴州龍骨骼形體,用黑色瀝青粘結巖粉充填堆積。檢測方法:骨骼成分鑒定、紫外熒光分析、偏光顯微鏡下骨質纖維細胞結構檢測、化學試驗具磷反應、巖性檢測。(2)在薄層巖石上刻下貴州龍骨骼形體,用聚合物粘接黑色磷塊巖礦粉充填堆積。檢測方法:骨骼成分鑒定、紫外熒光分析、偏光顯微鏡下骨質纖維細胞結構檢測、化學試驗具磷反應、巖性檢測。(3)在薄層巖石上刻下貴州龍骨骼形體,用聚合物粘接黑色硅質巖粉充填。檢測方法:骨骼成分鑒定、紫外熒光分析、偏光顯微鏡下骨質纖維細胞結構檢測、化學試驗具磷反應、巖性檢測。(4)在薄層巖石上刻下貴州龍骨骼形體,用聚合物粘接破碎的貴州龍骨骼。檢測方法:紫外熒光分析、偏光顯微鏡下骨質纖維細胞結構檢測、巖性檢測。(5)在薄層巖石上刻下貴州龍骨骼形體,用聚合物粘接破碎的貴州龍骨骼粉末。檢測方法:骨骼成分鑒定、紫外熒光分析、偏光顯微鏡下骨質纖維細胞結構檢測、化學試驗具磷反應、巖性檢測。(6)在薄層巖石上貴州龍骨骼形體不完整,用聚合物粘接破碎的貴州龍骨骼粉末修補。檢測方法:骨骼成分鑒定、紫外熒光分析、偏光顯微鏡下骨質纖維細胞結構檢測、化學試驗具磷反應。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6:47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