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將達7000萬噸標準煤
2017-02-07 09:05 來源:中國礦業報本報記者:劉曉慧 編輯:礦材網

 由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及國家能源局共同編制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兑巹潯访鞔_,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MW。到2020年,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MW。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體系和政策體系,掌握地熱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形成比較完備的地熱能開發利用設備制造、工程建設的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在十三五時期,開展干熱巖開發試驗工作,建設干熱巖示范項目。通過示范項目的建設,突破干熱巖資源潛力評價與鉆探靶區優選、干熱巖開發鉆井工程關鍵技術以及干熱巖儲層高效取熱等關鍵技術,突破干熱巖開發與利用的技術瓶頸。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地熱能開發的重點任務:一是在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普查的基礎上,查明我國主要水熱型地熱區(田)及淺層地熱能、干熱巖開發區地質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并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地熱勘探評價并優先獲得地熱資源特許經營資格,將勘探評價數據統一納入國家數據管理平臺。二是積極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在京津冀魯豫和生態環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及毗鄰區集中規劃,統一開發。三是大力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四是在西藏、川西等高溫地熱資源區建設高溫地熱發電工程;在華北、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區建設若干中低溫地熱發電工程。建立、完善扶持地熱發電的機制和政策體系。五是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六是加強信息監測統計體系建設。七是圍繞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鏈、標準規范、人才培養和服務等,完善地熱能產業體系。

 《規劃》還公布了地熱產業的重大項目布局:一是將根據資源情況和市場需求,選擇京津冀、山西(太原市)、 陜西(咸陽市)、山東(東營市)、山東(菏澤市)、黑龍江 (大慶市)、河南(濮陽市)建設水熱型地熱供暖重大項目。二是在沿長江經濟帶地區,以重慶、上海、蘇南地區城市群、武漢及周邊城市群、貴陽市、銀川市、梧州市、佛山市三水區為重點,整體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項目建設。三是在西藏地區,優選當雄縣、那曲縣等9個縣境內的11 處高溫地熱田作為十三五地熱發電目標區域,有序啟動 400MW 裝機容量規劃或建設工作。四是在東部地區,重點在河北、天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等地積極發展中低溫地熱發電。五是開展萬米以淺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積極在藏南、川西、滇西、福建、華北平原、長白山等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干熱巖發電試驗。

 《規劃》還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

上一篇:我國將晶質石墨、螢石等24種礦產列入戰略性礦產

下一篇:新疆新發現礦產地十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