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倉庫管理員,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礦老板
2017-04-20 09:26 來源:網絡 編輯:礦材網

 福布斯于近日正式發布了《2017年華人富豪榜》。數據顯示,在前十名華人富豪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凈資產規模313億美元位居榜首,穩居亞洲首富。而香港首富李嘉誠則以1億美元的劣勢排名第二。“世界銅王”王文銀以140億美元居第十位,穩座中國最富有礦老板位置。

2017福布斯華人富豪榜前十名

 網友評論:王文銀是真正的企業家,他帶領一個小企業變成世界五百強,有真正的大智慧,而且比那些動不動就高調曝光但沒有實際水準的人好太多了。


 1、聞所未聞的富豪

 每年富豪們都被排進各種榜單,比如福布斯、胡潤還有各種其他不知名榜單。這不,DT財經和UC頭條聯手發布了一個“中國富豪網紅榜”,絕對會讓富豪們念念不忘。是的,你們錢再多,沒人粉你怎么行呢?


 DT財經和UC頭條以他們為分析對象,提取了最近一年的新聞及閱讀數據,包括各富豪相關新聞數,用戶的閱讀數、評論數以及在UC上的搜索熱度,得出了十位富豪的排位。根據榜單,位居中國大陸富豪前十的分別為:王健林,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雷軍,何享健,許家印,丁磊,王文銀,劉強東。


 這其中的大部分富豪小艾都已經跟大家聊過了,但排位在劉強東之前的王文銀究竟是誰?他的閱讀量十分低,根本無法與其他富豪相比,但其實他也是一個響當當的超級人物,被譽為“中國銅王”,他曾揣著400元到深圳,出了車站,身上僅剩10元錢。甚至一度流落街頭,以撿廢銅爛鐵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經身價超612億,在富豪榜上把飲料大王宗慶后擠在身后,在世界500強榜單上寫上自己企業的名字。王文銀到底是誰,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2、世界銅王

(1)不同尋常的打工仔

 1993年,25歲的王文銀從南京大學畢業并被分配到上海工作。如果想要安穩生活,這個工作極好。可他滿腦子想的是盡快出人頭地,沒熬幾個月就辭職去了深圳。


 成為有影響的大人物,是王文銀從小就有的志向。生在安徽潛山縣貧苦農民家庭的他,曾特意囑咐母親,要保留他的課本和筆記,“萬一將來成了大人物呢?”彼時,深圳滿大街的淘金客和打工仔。王文銀到了那兒時身上只剩下10塊錢。他找了個水泥管子算是住處,鄰居中有“盲流”,也有失業的人。


 從找工作開始,王文銀就顯得與眾不同。他把大學畢業證放一邊,拿著高中畢業證找苦力活。理由是,要先打基礎,不然將來怎么管理工廠?一個星期后,他進到一家港資企業做了一名倉庫管理員。只用一個多星期,他就能隨口背出纜線、插頭等數千件物料的編碼。主管還從來沒見過這么離奇的倉管員,直呼“他根本不是來打工的!”之后,他一年內連升七級,直至成為總經理助理,一年拿的獎金和提成有百萬之多。


 (2)草創公司,把人脈做成生意

 王文銀常和下屬們說,他想要辦公司、開工廠。但那時沒人相信他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1995年,王文銀把吹出的牛皮變成現實:創辦了攜威實業有限公司,從熟悉的行當干起,專做電源線買賣。


 因為公司小,他在供應商那里要先付款后收貨,在顧客那里是先發貨后收款,這導致資金非常緊張。只要一個單子出錯,公司就可能萬劫不復。那也是王文銀最辛苦的時期之一,他每天開著貨車往返供應商和客戶之間,幾乎所有睜著眼的時間都是趕在路上,以確保每一次進出貨安全無虞。


 王文銀認為,人脈就是生意。自己的生意慢慢上路,人脈怎樣呢?他心里沒底,第一個孩子降生時,他決定請所有供應商和客戶來喝滿月酒,借機檢驗一下自己和大家的關系。結果令他喜出望外,當天來了近200位客人,原來準備的10桌席面不得不臨時加座。他當即決定擴大生意,之后創辦了深圳攜威電線制品廠,把生意做到制造領域。吃住都在工地數月后,他的工廠建成,第一個月就實現盈利,第三個月的月銷售額更從頭一個月的200萬元猛增到1000萬元。


 市場火旺,王文銀幸福無比。但緊接著,一個大打擊就來了。一個潮汕客戶下了一個很大的訂單,但當貨發過去,對方卻連人帶貨消失不見,這讓王文銀損失數百萬元,直接被逼到了破產的懸崖上。他不得不開著卡車挨個找供應商,講公司遇到困難需要分期還上貨款。人脈關系再一次發揮作用,合作伙伴們相信了他,他也很小心地每次都提前幾天還款,才渡過難關。


 之后,他順風順水,公司以每年新增一個工廠的速度迅猛發展。迅猛擴張中,他怕重蹈覆轍,還進行了一個壓力測試,醞釀出了一個“模擬失敗試驗”的主意。


 他放出消息說,下屬的一個工廠拖欠了供應商5000萬元貨款,馬上要破產清算。很快,有供應商上門逼債,也有的表示可以等,反應不一。王文銀根據不同反應,篩選出了值得信賴的盟友,然后與之結成更緊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3)把股東嚇跑的“最好”選擇

 1999年,王文銀整合旗下幾家工廠組建了正威國際集團,總資產約10億元。接著,他從電線廠開始向產業上游拓展延伸,開辦了自己的電纜廠、塑膠廠、銅材加工廠,并把產品賣到了世界100多個國家。到2003年,正威已頗具規模,是國內產業鏈最完善、全球最大的電源線生產廠家之一。


 同年,非典爆發,各類資源價格大跌,王文銀認為這是一個巨大機會,決定買下幾座比較大的銅鎢礦山。他的決定遭到合伙人和家人的激烈反對,因為電源線企業一般不會買礦山,這是一次賭博!等非典過去,銅鎢礦價值翻番,正威獲利豐厚。股東們越發相信,王文銀確有眼光。


 2005年初,王文銀得知安徽銅陵有一個30萬噸的銅線桿項目正在招商。他想要參加,但他的9個高管有8個表態反對,因為這個項目投資達28億元,僅一期預算就要10億元現金,正威當年總銷售額才50多億元。


 但在王文銀力主下,這個項目上馬了。為解決資金問題,其間,他賣了兩家工廠,最后還不得不向銀行舉債。為了贏得銀行主管的“歡心”,他每次請客都要喝倒在酒桌上以示“誠意”,如此換來了13.5億元的貸款。


 在解決了主要困難、工廠終于開建后,王文銀喊出了要建“全世界最好的銅桿生產企業”的聲音。這嚇倒了很多人,他公司的幾個股東就將股份全部轉給了他,嘆息而去,而他做財務的妻子甚至拒絕給他轉賬。這讓王文銀的壓力無比巨大,他原來的滿頭黑發,沒到兩年就變得稀稀疏疏,后來再也沒有長出來。


 就這樣,該項目在2009年建成投產,并一下子打響了正威的名聲,之后王文銀在國內外大舉投資,年營收成倍增長,2011年營收破千億,2013年營收破2000億,2014年營收達到3400多億元。


 王文銀說,企業一定要做行業領袖,“哪怕企業再小,也要做成這個行業、哪怕是最細分領域的領袖。”他提醒員工,如果有產品出現不排隊的情況,就不做了。



 3、“地瓜與人參”


 很少有企業家像王文銀那樣熱衷擁抱危機,他說,能夠把握危機的人有70%,能夠把握危機變化的人有10%,能夠把握危機變化拐點的人只有萬分之一。“我只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別人想不到的問題。”


 他甚至總結出了“五差賺錢法”,即時間差、利率差、匯率差、積差和價差。“比如說今天倫敦的銅大跌,明天上海一定大跌。但是這個時間差很少有人能夠把握,我們把握。”


 王文銀說:“賺大錢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趨勢和格局,做銅產業,最主要的是應該掌握產業的話語權,而這個話語權不是靠技術、市場,而是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礦山)。”現在,世界前100家銅加工企業、世界探明儲量50萬噸以上的銅礦名單,他倒背如流,因為這些公司都是他或學習或并購的對象。通過全球并購,王文銀已經得到了更多的礦山,他掌握的銅礦總儲量在2400萬噸-3000萬噸之間,成為世界銅王之一。“相當于拿到了上千億的資產。這些資產是什么,就是銀子。”


 不只是礦山,他還投資文化創意、高科技業務,他說:“做企業的人,企業小的時候‘多種地瓜,少種人參’,或者說你只能種地瓜。企業做了十年,做得不錯,要‘一邊種地瓜,一邊種人參’。我們正威吃著碗里(銅業)的3000億,煮著鍋里(高科技)的300億,種著田里(文化創意)的130個億,一定要把這個順序搞清楚。這是人生的智慧的成長。”


 艾問每日人物想說:正威集團的嬗變之路可以被視為中國民企的致富樣本,然而正威集團也走過了民企創業之初所共遇的坎坷與瓶頸,不過大商無界,已知天命的王文銀,仍然時刻在學習和準備,即使知名度不高,但“只做不說”也是一種獨特的商業氣質。雖然正威國際集團已連續三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但王文銀說他的目標是5-10年后進入世界百強。做企業要有野心,下次他會在哪個領域“突然”殺出來呢?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上一篇:礦業人注意:礦山安全整治又來了!

下一篇:國土資源部2017年政務公開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