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礦山治理, 不能止步于植樹造林
2017-06-07 09:46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礦材網

 龍巖是著名的礦產大市,以煤炭為例,作為福建省最大的產煤市,龍巖煤炭產量和儲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礦產開發,在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留下了諸多生態欠賬,尤其是數量眾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廢棄礦區。加強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勢在必行。然而,選擇什么樣的有效治理路徑,實現生態與經濟雙重價值,值得商榷。


 廢棄礦山生態價值,不能僅僅止步于復綠造林。在礦業低迷,市場不振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企業投入,還是政府出資,都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更何況,大量礦山在經過漫長的無序開發后,已經處于責任主體滅失的狀態。


 在實踐過程中,龍巖嘗試探索市場主導、業態更新的治理與開發路徑,值得借鑒。在這樣的模式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與城市發展、旅游開發形成了互饋互補的關系,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了有機統一。此外,基于工礦資源與產采礦歷史,挖掘背后的工業鄉愁與工業文明,同樣可予以嘗試。當前,國內外也有利用廢棄鐵路發展觀光、博物館、主題餐廳的成功案例。借由工礦業歷史,發展新型工業旅游,同樣是一條出路。

上一篇:陜西扶風縣修復石灰石礦山生態環境

下一篇:可燃冰火爆背后:何時能量產?又能生產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