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10時30分,室外氣溫達35攝氏度。華東油氣分公司泰州采油廠撈油修井班3名員工撈完一口井的油,立刻轉戰祝6井,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立井架、井口對接等撈油前期準備工作。員工張波說:“我們班的理念是‘能撈的油一滴都不剩’。”
該班成立300天,共計撈油8897噸,修井及措施作業15口井,節約作業費用150多萬元。
采油廠深化改革 26人干所有撈油活兒
2015年9月以前,泰州采油廠所有油井的修井施工均由乙方單位負責。原金湖采油管理區經理于雪峰找到廠領導,時任修井班長的他,說出了“自己能干的活兒自己干”的想法。
9月28日,在于雪峰的帶領下,腰12井機抽轉撈油施工順利完成,金湖撈油修井班正式成立。此后,于雪峰帶領6名班員,出色完成呂3-3等3口井的作業施工,節約修井費用12萬元。
2016年,泰州采油廠改革逐步深化,組建專業班組,撤銷采油管理區成為該廠“轉觀念、勇擔當、創效益”改革的一步。為全面開展撈油修井工作,采油廠在集團公司統一協調下,從東北石油局和華北石油局閑置設備中挑選了4輛撈油車。于雪峰和班組成員一邊維護這些車輛,一邊把撈油技術傳授給其他兩個采油管理區的員工。
2016年10月24日,采油廠成立第一個專業化班組的紅頭文件正式下發:原草舍、帥垛和金湖等3個采油管理區的26名撈油人員要負責全廠所有撈油井的撈油作業和相關修井作業任務。
低效井里的油 撈得一滴不剩
“我想請廠地質所的專家調研金湖班站的40口撈油井,看看有沒有可補開的層位,撈點兒油。”2017年初,泰州采油廠改革深入推進,四個采油管理區全部撤銷,采油班站和多個專業化班站相繼成立,于雪峰又一次找到廠領導。
很快,地質所專家提供了補孔方案,大伙兒都很興奮,4天就把呂1-15、錢1-2和新深2等7口井的補孔作業干完,實現每日增加撈油量兩噸,節約作業費用10萬元。
從該班成立至今,他們一邊干一邊分析,采油廠撈油井數量從80口降至57口。“這些低效井里的油,我們要撈得一滴不剩。”看到不斷增加的撈油量,于雪峰笑了。
為進一步做好撈油工作,于雪峰又和呂序榮、陳林等班員編制新的撈油交接方案,實現4個班的撈油修井工作成績全部通過商品油量的指標衡量、考核。
“新的交接方案,將更好地體現多勞多得的要求。只要我們的月撈油量每超過分配油量1噸,績效就會提高1%。”班員朱榮一邊寫交接單一邊說。
省下就是賺到 千方百計省錢
撈油修井班成立以來,從未發生因設備故障影響撈油修井進度的施工。在完成撈油、修井作業后,設備保養成了班組的重點工作。
2016年的一天,剛從井內提出油抽子的張露露對班長管小林提出更換抽汲膠皮的建議。“下一抽我少放20米沉沒度,再抽一下,每個膠皮咱們多抽幾次,一年能省下不少膠皮呢!”管小林認同他的觀點。據統計,這個小小的舉動,平均每天節約1個膠皮,一年節約費用5萬元。
如今,撈油修井班成員個個都有“省下就是賺到”的觀念,不斷尋找省錢妙招。在茅12井修井檢泵作業過程中,班員用閑置注水泵代替壓裂車,完成液壓錨定式泄油器與管柱的錨定工作,節約壓裂車使用費用1.2萬元;江蘇地區水網密集,很多撈油井在島上,他們在平板船上安裝手動起降式跳板,提高作業效率。
他們對班組內有B2級以上駕駛證但無內部駕駛員上崗證的員工進行理論和實踐培訓,實現撈油修井工集多種技能于一身。“員工一專多能,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增強了員工的業務能力。”呂序榮說。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