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上有哪些奇石告訴具體名稱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1:21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共有120多個有命名的奇石。《黃山巧石譜》:吼獅石從溫泉去白龍橋路下,蹬道右側有一巨石,上部叢生龍須草,很象一頭怒吼的雄獅,刻有“石作獅吼”四字。龍虎斗白龍潭右側,有一巨石如猛虎;前有古楓和紫藤相互纏繞,好似蛟龍,合稱“龍虎斗”。龍頭石在白龍橋上方左岸,有一巨石,隔溪相望,石形似龍頭,石上刻有“龍頭”二字,為董必武手書。醉石溫泉至湯嶺道中,近嗚弦泉,有一斜立巨石,上刻“醉石”兩字。舊傳李白曾在這里飲酒聽泉,樂而忘返,醉臥石旁,所以名為“醉石”。一說李白醉后,曾繞石三呼,故名。醉石,是一塊不生根的花崗巖“轉石”,兀立溪旁,與附近山峰不相連。在高約5米的橫斷面上,可見互相平行的垂直裂隙,與附近山峰傾斜的似層狀裂隙迥然不同,因此斷定為“外來之客”。老鷹石從白龍橋上朝西北方向仰望,可見桃花峰頂有一石如鷹,展翅欲飛,稱為“老鷹石”。張公背張婆站在白龍橋上,仰望西北方向,可見桃花峰畔有兩石相并,好象人背著人邁步登山,俗稱“張公背張婆”。劉海戲金蟾過三疊泉,可見巖上坐著一個石人,下面有一巨形石蛙,兩石構成一景,名為“劉海戲金蟾”。試劍石過鳴弦泉、落星泉后,可見一巨石分裂為二,猶被利劍劈開,巖壁刻有“試劍石”三字。釣磯在湯泉左側溪畔,有巨石一方。傳為元代高士鄭玉垂釣處,人稱“鄭公釣磯”。有石板引橋可登石頂,石上刻有“黃山仙鏡”四宇。呼龍石在白龍溪側,石上刻有“呼龍石”三字。麟石在虎頭巖溪中,距丹井僅數步,有一纖小巧石,稱“麟石”。笠人石在湯嶺上,有石如人,戴笠而立。停雪石在醉石旁。泉水從石壁淙淙流過,陽光照射其上,潔白如雪,故名“停雪石”。回瀾石在白龍橋上方。桃花溪水奔騰而下,有巨石力挽狂瀾,致使溪水徐行緩流。石上刻有“回瀾石”三字。朱砂石在朱砂峰下,石呈赫色,故名。龍吟石在白龍橋上方,桃花溪與白龍溪匯合處,有一巨石,被溪水沖擊,聲似“龍吟”。巨石上刻有“且聽龍吟”四字。壁虎攀壁在青鸞橋東側的懸崖峭壁上,有一石似壁虎,作沿壁攀登狀,故名。蠟燭石過金沙嶺,道右山谷中,有兩根石柱,并列聳立,酷似一對蠟燭,頂上燭淚斑斑,好象剛剛點過。清人曹來復有詩詠景:“露滴蠟淚流,云起篆煙浮。寂寂空山里,仙人好夜游。”碰頭石在金沙嶺下,路旁有巨石伸向路面,人行至此,如不當心,容易碰頭,俗名“碰頭石”。松鼠跳天都在玉屏樓前向東眺望,可見耕云峰上一巧石,酷似活潑逗人的小松鼠,拖著尾巴,想越過萬丈巨壑,躍上高聳云霄的天都峰,故名“松鼠跳天都”。鯽魚背在天都峰上。從天都峰腳,手扶鐵索欄桿,沿“天梯”攀登1564級臺階,至海拔1770米處的石矼,石矼長10余米,寬僅1米,有如鯽魚之背,兩側萬丈淵谷,深邃莫測。清人許全治有詩記其險:“無意吞舟歸北海,何心借水躍昆明。游人盡是批鱗客,竹杖芒鞋脊上行。”二僧朝天都在天都新道。站在萬仞壁,可見左下方有兩塊巨石似人,面向天都,如作揖狀,名為“二僧朝天都”。仙桃石在天都峰上。過鯽魚背,穿過第一個石洞,回首可見洞頂有三個圓石相壘,形如一盤蟠桃。游人聯想《西游記》里的神話故事,疑為孫悟空自空中扔下的仙桃,落地為石。仙人把洞門在天都峰上第二個石洞外,有巧石如醉仙斜臥,人稱“仙人把洞門”。天橋在天都峰上。自天都峰腳,沿“天梯”向上攀登三里,有一道石屏風,上刻“天上玉屏”四字。前有一巨石,橫架于兩山之間,成為天然石橋,白云翻滾橋下,謂之“天橋”。孔雀戲蓮花在蓮蕊峰腰。一塊巧石似一只美麗的孔雀,昂首向著好似新蓮初綻的蓮花峰,雀身及長尾附著在蓮蕊峰壁上,形象逼真。采蓮船蓮蕊峰頂一石如船,遠看有帆有舵,漂蕩在含苞待放的蓮蕊之上,稱為“采蓮船”。云海起時,更象—葉扁舟泛游黃海,又名“渡云船”。清人許全治有詩:“不載張騫入斗牛,溯洄銀漢泊峰頭。橈停獨侯探花客,好采芙蓉過十洲。”望夫石在玉屏峰西側。從玉屏樓西行,站在“大士巖”前看,巖壁邊有一巧石,如少婦立石臺上,面對深壑,似在盼望遠行的丈夫歸來,故名“望夫石”。象鼻石在玉屏樓右側。—巨石如大象蹲伏,頭部有石柱翹起,酷似象鼻。青獅石在玉屏樓左側。迎客松旁有一巨石如雄獅,與象石合稱“青獅、白象”。仙人飄海在石筍矼。從玉屏樓遠眺,右前方石筍矼上一石如人,身上衣帶被風吹起,飄逸瀟灑。四周云海翻騰時,好似傳說中的仙人飄海游蓬萊。羊子過江在石筍矼,“仙人飄海”附近。從天都峰觀看,一只石羊微露云表,形象逼真,逗人喜愛,風起云動,羊亦活躍,似欲渡江遠行。一線天在文珠洞下方。登玉屏,過小心坡、渡仙橋,有一狹長石巷,寬處2米,窄處僅半米,中間盤道有80多級,只能容一人通過。人行其中,窺天一線。清人李雯有詩:“云里石頭開錦縫,從來不許嵌斜陽。何人仰見通霄路,一尺青天萬丈長。”蓬萊三島過“一線天”,回首可見三座參差不齊的小石峰,峰上奇松挺拔。每當云霧繚繞,峰尖微露,似海中島嶼,人們喻為神話中的蓬萊仙境。“三島”兩旁,有“飛魚”、“鸚哥”等奇石。蒲團石近小心坡,有一圓形巨石,直徑4米,很象古人用來跪坐的蒲團。立于蒲團石之上,可觀天都峰上游人攀“天梯”的情景。童子拜觀音在耕云峰側。立于天都峰腳,可見“天梯”旁亭亭玉立一個石人,酷似古裝仕女,對面小石,似一跪地下拜的童子,兩塊巧石構成一幅神話圖景——“童子拜觀音”。此外,松谷庵上方,有兩石對峙,大者若合掌跌坐,小者若鞠躬下拜,亦稱“童子拜觀音”。犀牛望月在蒲團松下,眺望玉屏峰盤道左邊,陡峭的牛鼻峰上,有兩頭石牛,昂首仰望長空。特別是較小的石牛,神態更為活潑,人稱“犀牛望月”。金雞叫天門在半山寺前仰觀天都峰腰老人峰上,一石如雄雞,頭朝天門坎,振翅欲啼。清人洪惟有詩:“一聲高唱天門開,迎來東方紅日來。職在司晨無計較,寧以峭壁不高飛。”巖壁有石刻“空中聞天雞”五字。老鷹抓雞在“金雞”背后,有大石如蒼鷹,兩石搭配,構成“老鷹抓雞”一景。五老上天都從龍蟠坡上回頭看老人峰,“金雞”已不見,卻見五石如五位老翁,攜手持杖,向天都峰攀登,形象生動。鏡子石半山寺至天門坎道中,路旁一石,平面如鏡,稱為“鏡子石”,又稱“美女照鏡”。姐妹放羊從龍蟠坡遠眺,在蓮花峰右側的山崗上,有兩石并列,形如姐妹。面前一片矮腳古松,宛如羊群。松石搭配,構成“姐妹放羊”之奇景。龜魚石在天門坎下,路旁有石如龜魚,稱為“龜魚石”。飛魚石“蓬萊三島”右側山峰上,有一巧石,狀如飛魚,天然生動。鸚哥石在“飛魚石”對面山峰上,有一石形似“鸚哥”。兔兒望月上天門坎,可見坎下一峰,上有巧石如兔,仰頭朝天,俗稱“兔兒望月”。姜太公釣魚從玉屏樓向左前方俯視,可見天都峰下側有一奇石,狀如老翁端坐,持桿垂釣,稱之為“姜太公釣魚”,又有俗名“仙人下轎”。指路石在蒲團松后面,峰腰有一奇石如掌,食指朝上,好似為游人指路。鳳凰石在玉屏峰前,山峰上有一石如鳳凰,舊傳早在軒轅黃帝時,有鳳凰飛來,在此落地為石。鸚鵡石蒲團松東側,有一巧石,酷似一只小鸚鵡。石榴石在玉屏峰右側立雪臺東邊,有巧石如石榴,石上生長一棵奇松,似石榴葉。猴子觀海自清涼頂北望獅子峰前,一石如猴,蹲于峰頂,靜觀云海起伏,人稱“猴子觀海”;云霧消散后,又如在遠眺太平縣境(今屆黃山區)內的田野風光,亦名“猴子望太平”。仙人下棋從曙光亭東眺,在上升、始信兩峰間,有一排巧石,形似幾個身穿道袍、頭挽發髻的道士。其中兩人對坐,如棋手對弈,之間一棵古松,樹冠平整恰似棋抨,取名“仙人下棋”。丞相觀棋在“仙人下棋”右邊,有石高矗如人,身穿古服,頭戴紗帽,兩手攏在背后,似袖手旁觀兩位棋手對弈,名為“丞相觀棋”。仙人背包在“仙人下棋”左側,有—巧石如人,背負一袋寶物,稱為“仙人背包”。因在“丞相”對面,又如身背葫蘆的“侍童”。十八羅漢朝南海在始信峰與仙人峰之間,有一排石人,有的矗立峰頭,有的靜坐松下,有的手持雨傘,有的攜杖緩行,形態各異,都面向南方,人稱“十八羅漢朝南海”。夢筆生花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如筆,頂顛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清人項黻有詩:“石骨棱棱氣象殊,虬松織翠錦云鋪。天然一管生花筆,寫遍奇峰入畫圖。”老翁釣魚在散花塢筆架右側,有奇石似老翁垂釣。豬八戒吃西瓜在后海。從清涼臺北眺,靠右有一石柱,上一巧石直立,狀似身穿僧衣的豬八戒,其對面另一巖柱頂上,有一塊經風化殘留下來的圓石,猶如西瓜,兩石構成“豬八戒吃西瓜”。駱駝石在散花塢。從觀景臺向左前方眺望,在筆架峰的左側,有一石形如駱駝,故名。飛來鐘在散花塢。“駱駝石”的左側,一石如古鐘落座峰頂,似從天外飛來。仙人曬靴西海排云亭前左側近處,峰頂有一石如古代靴子,倒置在石臺上,名為“仙人曬靴”。仙人曬鞋排云亭前右側近處,有二石如一雙鞋,整齊地放在小峰臺上,似在晾曬。仙女繡花在排云亭前,向左眺望,遠處高峰上有一巧石似少女,面前有一奇松如繡花臺繃,美其名為“仙女繡花”。仙人踩高蹺在排云亭前,遠眺正前方有一石如人,獨立于石柱上,云蒸霧繞時,極似仙人在眺民間歌舞“踩高蹺”。武松打虎西海排云亭右峰峰腰,有石似勇士,威武雄壯,右手握拳,振臂欲擊;下邊有一石如臥虎,昂首而吼,兩石組合成景,取名“武松打虎”。仙人打琴在西海排云亭前左高峰上,有巧石如人狀,面前緊挨著有石如琴,兩石構成一景,名為“仙女彈琴”,或稱“仙女打琴”。貓頭鷹在排云亭左前方,可見一石,狀似描頭鷹。天狗西海排云亭前,朝左數峰眺望,在“仙女繡花”左側,有一巧石獨立峰巔,形狀似狗,昂頭朝天,人稱“天狗”。牌坊石在排云亭左前方,可見一巨大碑狀石,聳立于深壑峰海之中,狀似古代的牌坊。達摩面壁在獅子峰頂上向西眺望,有巧石屹立在丹霞峰前,狀如僧人,身披袈裟,喻為佛教禪宗祖師達摩面壁。飛來石在飛來峰上,有一巨石聳立,高12米,長7.5米,寬1.5至2.5米,重約360噸;其下為巖石平臺,長12至15米,寬8至10米,巨石與平臺之間的接觸面很小,巨石好象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從光明頂西望,巨石又似仙桃,亦名“仙桃峰”。康熙十八年《黃山志定本》記載,黃山飛來石有三處,另外兩處,一在翠微峰側,;一在古穎林庵前小峰上。鴿子石從光明頂去西海,前行不遠,路旁有一小峰,峰巔有巧石似鴿,形象逼真,故名。龜蛇守云梯在蓮花峰腳,“百步云梯”兩旁各有一塊巧石,一如龜,一似蛇,共守“云梯”。老僧入定在“百步云梯”對面,容成峰下有一怪石,高約丈余,宛如身披袈裟、頭戴僧冠的和尚跌坐靜修,名“老僧入定”;如云海形成煙霧繚繞時,又為“老僧觀海”。鰲魚吃螺螄下“百步云梯”眺望鏊魚峰,可見“鰲魚”張大嘴巴,似要吞食前面狀如螺螄的幾個圓石,人稱“鰲魚吃螺螄”。鰲魚馱金龜在光明頂,隔天海觀鰲魚峰,可見峰脊有巧石似龜,昂首向前。峰石結合構成“鰲魚馱金龜”一景。有云海時,此景更是妙趣橫生。容成朝軒轅站在鰲魚洞口,可見對面山峰上聳立兩塊巨石,狀似兩個巨人,舊稱“容成朝軒轅”。金龜跳海在蓮花溝頂,左側有一巧石,長1.5米,寬1米,狀如龜,頭伸向云海蕩漾的山壑,名為“金龜跳海”。貓石在蓮花洞前,奇峰嶙峋,一峰頂端有巧石如貓,兩耳直豎,貓相十足。慈航石在煉丹臺左側,有一巧石,形狀如船,因靠近古大悲院,佛家起名“慈航石”。法袋石在煉丹臺右,有一石形似寺院中彌勒佛的法袋,故名。杵臼石在煉丹峰下,洗藥溪中。舊傳軒轅黃帝曾在此搗藥煉丹,故名。此外,普賢洞下亦有一個杵臼石。雙龜石在石門峰上。兩崖夾谷,有巨石橫架如橋,兩邊各有一塊巨石,形狀如龜,石橋長約10米,人可通行。猿猴石在“雙龜石”左側,有一石,形如猿猴。琴臺石在始信峰頂。巨石前有古松,名“聚音松”(1992年此松死亡,2002年7月就地移植松樹一棵)。清代名士江麗田曾在此獨坐撫琴,人稱江麗田琴臺。近旁有“寒江子獨坐”的碑記。另外,在云谷寺“獅子滾球”的東北面,也有一塊琴臺石,近有石刻“清音”二字。立佛石在石筍矼右側,有一石如佛像,滿面慈容,似在低眉顧望眾生。小鳥石在曙光亭觀“二仙下棋”時,左側仙人頭上有一小石如鳥,似在展翅欲飛。動石始信峰頂有—巨石,用手推扶,似有搖動感,故名。仙人榜過九龍瀑,經開門石,路旁有一塊巨石,高約30米,石上隱隱約約似有字跡,俗稱“仙人榜”。清人曹來復題詠:“擘窠宇飛動,捫讀不分明。仙人在天上,豈亦重科名?”獅子滾球在丞相源后溪中,有巨石如雄獅,有石級可登獅背,其西有一大圓石,合稱“獅子滾球”。喜鵲登梅過入勝亭上行不遠,有石橋橫跨溪上。在橋上仰望前面兩峰間,有一怪石屹立在峰巔,狀如喜鵲。其旁有一棵青松似古梅,松石揉合成景,稱為“喜鵲登梅”。沿去皮篷的小路行百米,回頭再看“喜鵲登梅”的喜鵲,已變成身穿道抱的仙人,仙人抬著右臂,手指登山盤道,名“仙人指路”。曹來復曾有詩記:“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請君出山去,到處指迷途。”雙貓捕鼠過“喜鵲登梅”前行,仰望打鼓峰上,有一石似鼠,神情慌張;兩邊怪石如貓,在窺視老鼠動向,組成雙貓捕鼠的奇景。老僧采藥在“雙描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狀如身披袈裟的僧人,面前一片奇松,狀似百藥,景名“老僧采藥”。蘇武牧羊打鼓峰腰,—石似人,石邊一棵孤松,好象牧桿,前面一片矮林,在云霧中猶如羊群。松石搭配,合成一幅牧羊圖,取名“蘇武牧羊”。七巧石在白鵝嶺,下盤道右側,有大小七塊巖石,形狀不一,天然巧疊在一起,協調和諧,名為“七巧石”。五老蕩船從白鵝嶺俯視,貢陽山畔有五塊巧石,形如五位老翁相聚一起,在云霧彌漫時,似在搖櫓操舵,蕩船于海上。石鼓從白鵝嶺向右眺,有一峰頂有石如鼓,與峰不連,似從天際飛來。仙人翻桌在石鼓峰下,有一柱峰,峰頂有石如桌,四腳朝上,好象被人翻到,人稱“仙人翻桌”。天鵝孵蛋雞公峰前一塊巧石,形狀似鵝,身下有許多圓形卵石,如鵝在精心孵蛋。小夢筆生花在“天鵝孵蛋”附近,有傘狀石松,覆蓋一石柱,人稱“小夢筆生花”。天狗望月過白鵝嶺,下“四百踏”,前眺對面石峰上,有巧石如狗,昂頭仰望長空。介于背母在“天狗望月”附近,峰腰有兩石相并,好似人背著人。聯想“介之推背母隱居綿山”的故事,故稱此景為“介子背母”。猴子捧桃在去皮篷的三岔路口,右眺山巒間有巨石,獨立如猴狀,手里捧著石桃,故名。因石桃也象一只猴子,俗有“猴子抱猴子”之名。凈瓶石在皮篷前,石形如瓶。海航石在石鼓峰后,山壑幽深,云霧彌漫,狀如大海。一石如船,飄流于海上,故名。鷹展翅在皮篷景區內,由東向西,山頂有奇石,似老鷹展翅。側面人在皮篷景區內,有石峰似側面人像。釣月臺在眉毛峰東側,離云谷寺一公里的竹林中,古有“月巖讀書處”,其旁為釣月臺。另一巨石橫倚臺上,下面形成洞穴,洞上刻“梅屋”二字。仙人觀榜在后山二道事前,仰視寶塔峰下,有石兀立,宛如道人,頭戴古冠,身穿道袍。隔澗有塊長方形的石匾,遠望似有字跡,高懸于飛龍峰頭,叫“天榜”。石人凝目仰觀天榜,若有所思,人稱“仙人觀榜”。仙人鋪路過二道亭,前行里許,跨過小溪,繞寶塔峰曲折而上,蹬道陡峭,云霧繚繞。舊傳這里原是懸崖峭壁,瞪道無法鋪設,后來寶塔峰風化,倒塌半邊山巖,使寶塔峰更象寶塔;塌下的巖石,恰好埴在絕壁危巖處,故名“仙人鋪路”。三尊大佛在后山三道亭俯瞰寶塔峰,峰上有三塊大石,如三尊大佛,一字斜排在松間,異常壯觀。臥虎石在松谷庵烏龍潭上方,有巨石如臥地老虎。石壁刻“臥虎”二字。關公擋曹在上升峰腰,直立二石如人,一上一下,相互對峙。在上者,氣宇軒昂,威武雄壯,頂生奇松一棵,恰如武將的盔纓;在下者,頭戴平頂小帽,身著古服,神色慌張不定。兩石成景“關公擋曹”,栩栩如生。老虎馱羊從后山三道亭回觀雞公峰,可見峰畔有石如虎,其背上有巧石似羊,兩石組成“老虎馱羊”。馬蹄石在芙蓉峰下,石上凹痕如馬蹄跡,共有二、三十處,深者約30厘米,淺者約5厘米。舊傳為軒轅黃帝進山采藥騎馬留下的痕跡。茸石在松谷庵附近,路旁一石如鶯,松濤寂靜時,如聞鶯啼。馬頭石在青牛溪上,有一石,似烈馬昂首嘶鳴。蘿石在夫子山下,明人汪道昆題“石依林薄”四字,刻在石上。太白醉酒在十八道彎下邊,從“仙人鋪路”到二道亭,仰視右側山峰上,一石如人,醉態可掬。海豹爬壁在松谷庵二道亭下,東側崖壁上,有石似海豹向崖壁上爬行,故名。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1:21

相關問題

  • 1
    問: 實驗室需要構建一套小型膨脹蛭石制作設備,有相關技術的可以電話聯系13022192317
    答: 詳情>>
  • 2
    問: 蛇紋石的基本特性
    答: 蛇紋石,一般常為綠色調,但也有淺灰、白色或黃色等,因為它們往往是青綠相間像蛇皮一樣,故此得名。蛇紋石是含水富鎂硅酸鹽礦物的總稱,化學式:Mg6[Si4O10](OH)8;成分含量:MgO43.6%;SiO2 4詳情>>
  • 3
    問: 重晶石的作用重晶石在鉆井液中的作用
    答: 鉆井泥漿加重劑:在一些油、氣井鉆探時,一般使用的鉆井泥漿、粘土比重為25左右,水的比重為1,因此泥漿比重較低,有時泥漿重量不能與地下油、氣壓力平衡,則造成井噴事故.在地下壓力較高的情況下,就需要增加泥漿比重,往泥漿中加入詳情>>
  • 4
    問: 重晶石高品位是多少
    答: 重晶石是鋇的最常見礦物,它的成分為硫酸鋇。產于低溫熱液礦脈中,如石英-重晶石脈,螢石-重晶石脈等,常與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辰砂等共生。我國湖南、廣西、青海、江西所產的重晶石礦床多是巨大的熱液單礦物礦脈。重晶石亦可產于詳情>>
  • 5
    問: 鉀長石在陶瓷中的作用以及鉀長石分級?
    答: 鉀長石在陶瓷中的作用:(1)作為熔劑原料,降低燒成溫度;(2)優化高溫熔融狀態下的玻璃相抗蠕變性以提高產品抗變形能力;(3)拓寬瓷坯燒結溫度范圍;(4)改善產品光澤和質感。鉀長石分級:大分類為坯用和釉用。坯用中又可細分為詳情>>
  • 6
    問: 葉臘石雕刻原石里有石棉這種物質嗎?葉臘石石棉開采出來用在哪些地方?
    答: 詳情>>
  • 7
    問: 重晶石礦有什么用途
    答:  重晶石是一種很重要的非金屬礦物原料,具有廣泛的工業用途。重晶石粉可以作為鉆井泥漿加重劑、鋅鋇白顏料;油漆、造紙、橡膠和塑料工業的填料;水泥工業礦化劑、防射線砂漿及混凝土、精制煤油等;在醫藥工業中做消化道造影劑詳情>>
  • 8
    問: 蛇紋石的主要用途
    答: 蛇紋石類礦物由于具有耐熱、抗腐蝕、耐磨、隔熱、隔音、較好的工藝特性及伴生有益組份,因而應用廣泛。蛇紋石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燒制鈣鎂磷肥、煉鋼溶劑、耐火材料、建筑用板材、雕刻工藝、提取氧化鎂和多孔氧化硅,還用于醫療方面,詳情>>
  • 9
    問: 重晶石礦的選礦方法
    答: 重晶石的選礦方法依據礦石類型、原礦性質、礦山規模及用途而定。目前重晶石的主要選礦提純方法有:人工揀選、重選、浮選、磁選以及化學提純法。詳情>>
  • 10
    問: 世界10大化石之最?
    答: 1. 目前世界最大單塊寶石級硅化木 本次將亮相黃石礦博會的奧卡松硅化木產于美國亞利桑那的三疊紀地層,不僅完全瑪瑙化形成了珍貴雞血瑪瑙,而且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塊,長421cm,直徑127cm,重19000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