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是怎么形成的?地裂后會恢復嗎?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6:47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地裂的威脅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東部地區,專家呼吁建立預報和檢測制度刻不容緩
    今年6月,福建漳平發生地裂,12戶人家搬遷;今年7月,山西太原發生地裂,208人轉移;同月,河北廊坊等地發生大規模地裂;同月,廣東梅州發生地裂;同月;廣東肇慶發生地裂……短短時間之內,“地裂”這個陌生的名詞竟出現得如此頻繁,而且其分布范圍如此之廣,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疑慮.
    “地裂不像地震那么‘聲勢浩大’,但它帶來的危害同樣不可忽視.”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大陸動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志新說,地裂的發生,不僅會破壞農業生產,而且對城市房屋和道路交通設施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可惜的是,這一問題遠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為此,趙志新疾呼:“建立地裂預報和檢測制度刻不容緩!”
    分布狀況 有東西兩大地裂帶
    在漢語里,“山崩地裂”往往用來描述巨大的災難.但是實際上,地裂離我們并不遙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大陸動力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志新說:“地裂和滑坡一樣,是地表上的地質災害現象的一種.由于地裂不是經常性、有規律的地質活動,所以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沒有絕對遠離地裂的地方.”
    目前我國地裂相對集中的有西部和東部兩大地區.“西部地裂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地裂的數量在全國范圍內是最多的.但是由于大片的土地沒有人的活動,所以影響比較小,關于地裂的報告也比較少.不過幾年前發生在西安的地裂還是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陜西省地質部門對地裂縫進行了長時間的密切關注,并確定了陜西省境內的12條地裂帶,掌握了初步的情況.“這樣全面的調查在全國都是很少有的,他們得到的數據十分珍貴.”趙志新說.
    相比西部,我國東部的地裂集中于沿海的浙江、江蘇、山東以及安徽、湖南等地,并向西延伸,與西部的地裂帶相接.
    “這兩個地區,只是我國地裂縫較常發生的地區.就好像這兩年我們看到的關于地裂的新聞一樣,有些地裂并不發生在這些地方.這是因為除了自然地裂帶造成地裂之外,人類活動也是引發地裂的因素之一.”
    發生原因 天災為主,人禍為輔
    “地裂的原動力還是地球內部的能量.”趙志新說,“從根本上來說,地裂和地震等地質災害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們是以截然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危害是相似的”.
    相對于地震,地裂的變化要慢得多,慢到人們在發現地裂前完全一無所知.“這就是地球的力量,地殼好像并沒有運動,但是實際上,它已經在你不經意中改變了地貌.”
    相對于地殼的變動,因為人的因素而導致的地裂就要少很多.“絕大多數還是天災,人的力量在地球面前還是很小的.”
    “當然,由于長期的人的活動所造成的地質破壞也是很危險的.比如長期的礦產開發,如果地底下掏空后沒有及時回填,就很容易引起地裂”.
    “開發地下水其實也一樣.”這邊的地下水抽干了,就到那邊抽,抽到一大片地區都沒有地下水,就拍屁股走人了.“不及時回灌,往往會造成大面積的地陷和地裂縫,華北和長三角地區就是這樣.”
    防治狀況 預報和檢測制度缺位
    “由于地裂是地層中變化速度極其緩慢的一種地質蠕變,并且要結合包括人的活動等其他因素,所以地裂研究本身就有相當大的難度,觀測需要系統地采樣和大量的數據支持,因而需要相當大的投入和相當長的周期.目前國內相關部門又沒有將地裂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科目或者研究方向,所以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地裂的預報.”趙志新說.
    “對于大城市來說,地裂的預報實際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大城市的高樓相對密集,地裂所可能引發的災害也就越大.”趙志新介紹說,地質狀況有問題,出現地裂,極有可能危及到城市房屋的安全.除此之外,地裂的出現也嚴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特別是高速公路和高架橋,亟須引起重視”.
    為了說明預報和檢測制度的缺位,趙志新給記者講了一件真實的事情:曾經有一位開發商因為對買下的地塊不放心,擔心可能會出現地裂,于是想方設法,希望找一家單位進行一些事先的專業檢測,可他找了很多天,都沒有找到有能力進行檢測的單位和專家.
    “事實就是這樣,在國內,還沒有專門研究地裂課題的專家.所謂的地裂專家,其實是很多以自己的地質科目研究為主,帶一些地裂縫的研究課題的專家,像我就是這樣.”趙志新頗多無奈,“首先,國內沒有專門的地裂課題;其次,國內關于地裂的資料實在太過貧乏,很難得到有關有用的數據;第三,國內有關部門對此重視度還不夠,缺乏有力的支持.這就是國內地裂研究領域的現狀.”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6:47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