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問題,急!跪求?。。?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4:57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1.天山風光綺麗的雪山——天山天山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大山脈,橫貫中國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長約2500公里,寬約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海拔為7435.3米,汗騰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達峰的海拔5445米。這些高峰都在中國境內,峰頂白雪皚皚。新疆的三條大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于此山。天山的雪峰----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在博格達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是新疆著名的旅游勝地。天山山脈把新疆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準噶爾盆地。這兩大盆地雖是一對孿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卻大不一樣。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團團圍住,氣候特別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帶,只有在邊緣地區的綠上才能種桿糧、棉和瓜果。準噶氽盆地西北邊緣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氣流能夠進入,所以氣候比較濕潤,除了盆地內有一些綠洲可以種植春小麥、棉花、瓜果等到外,這里的草場優良,畜牧業發達。著名的克拉瑪依油田也在這塊盆地上。下面是昆侖山,上面是阿爾泰山.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大約有數十座,除最高峰托木爾峰外,主要還有中哈界峰汗騰格里峰、博格達峰、瓦斯基配卡維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爾東峰、孜哈巴間山等。這些高聳入云的山峰,終年為冰雪覆蓋,遠遠望去,那閃耀著銀輝的雪峰,是那樣雄偉壯觀、莊嚴而神秘。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的最高峰,與其并列還有兩座海拔分別為5287米、5213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筆架,當地牧民把它們合稱為三座神山。山峰3800米以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區,白雪皚皚,故有“雪海”之稱。天山-博格達峰博格達峰,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70公里,它不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標,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勝地。自烏魯木齊驅車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經過巨大的三工河沖積扇,進入山口。汽車在時寬時窄的葫蘆狀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綠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現茂密的森林。穿過一道深而窄的石峽,爬上一道400米高的天然大壩,一個碧波蕩漾,風光如畫的湖泊出現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長3300米,寬數百米到1500米,湖泊最大深度104米,狹長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匯集于此,成為天池源源不斷的水源。周圍山坡上長著挺拔的云杉、白樺、楊柳,西岸修筑了玲瓏精巧的亭臺樓閣,平靜清澈的湖水倒映著青山雪峰,風光旖旎,宛若仙境。難怪傳說天池便是“瑤池”,是西王母會聚眾神仙舉行蟠桃盛會的地方。據《穆天子傳》記載,3000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駿馬車”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見了他。穆王贈送大批錦綢美絹等中原特產,西王母則回贈了天山的奇珍瑰寶,并邀請穆王游覽天山名勝。穆王親書“西王母之山”,留作紀念。臨別時,西王母勸飲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長壽,愿君再來?!碧瞥娙死钌屉[有詩贊此盛會,詩云: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天池南面映襯著雄偉的博格達峰。登博格達峰,需要乘馬從天池西岸繞到湖的南端,溯大東溝而上。大東溝谷地和緩開闊,谷底和陰坡云杉密布,陽坡上布滿了灌木叢。海拔2800米以上,地勢比較和緩。夏季,這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們的細莖嫩葉編織成綠色的地毯,龍膽、紫菀、金蓮、銀蓮又以它們鮮艷的色彩,將綠氈點綴成姹紫嫣紅的美麗畫卷。平坦的河岸邊,隆起的古冰磧垅上,山地向陽的緩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這里是哈薩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場。除壯觀的冰川奇景外,托木爾峰地區還有許多遠近聞名的溫泉。位于北木扎爾特河谷東側的阿拉散溫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圍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樺林帶下,黃色的敗醬草花,競相開放。這里已成為新疆著名的療養區。阿拉散的泉水呈季節變化,冬春基本干涸,6~8月,泉水量最大。溫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蘇打等礦物質,對很多疾病有一定療效。每到夏季遠近百多公里的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維吾爾、俄羅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遙遠、艱險,騎馬結隊來此沐浴、療養。雖然天山山系中眾多的雪峰終年為冰雪覆蓋,但是在3000米雪線以下,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托木爾峰和博格達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區,滿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爾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產區之一。各種藥用植物達80多種,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帶有貝母、紫草、天仙子、黃精、荊芥、益母草、大黃等;云杉林中,到處可見野薔薇、黨參等;亞高山草甸帶,一片片金蓮花迎風開放,花枝招展;雪線附近的亂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蓮散發著清香,遠遠望去,一株株雪蓮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為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帶來了勃勃生機。天山地區也是優良牧草的基因庫,已發現的禾木科植物就達55種,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堿草、西伯利亞三芒草、沙生針茅、野燕麥、野黑麥等,還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優良的牧草,對發展畜牧業具有重要作用。天山雪蓮,又名“雪荷花”,當地維吾爾語稱其為“塔格依力斯”。屬菊科鳳毛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貴中草藥;生長于天山山脈海拔4000米左右的懸崖陡壁之上、冰漬巖縫之中;那里氣候奇寒、終年積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無法生存,而雪蓮卻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和空氣稀薄的缺氧環境中傲霜斗雪、頑強生長。這種獨有的生存習性和獨特的生長環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獨特的藥理作用和神奇的藥用價值,人們奉雪蓮為“百草之王”、“藥中極品”。天山中還有許多珍禽異獸,海拔3000米以下的峰巒、山地的密林深處和草原之中,是各種飛禽走獸棲息、繁衍的天然場所。旱獺和水獺是珍貴的皮毛獸,遍布天山,這里的獺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天山的盤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護動物。天山的蒼鷹,素以體長兇猛著稱。一只蒼鷹雙翅展開,足有兩米多長,像一架小飛機。它時而悠閉地扶搖直上,時而又逍遙地在空中盤旋,一旦發現野兔、黃羊或其它柔弱動物,便像一把利劍橫空劈下,來勢可謂迅雷不及掩耳。這些柔弱動物,很快便成為蒼鷹一頓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動物中最警覺的要數野駱駝了。它膽小疑心大,稍有風吹草動,便遠遁而去。它四肢細長而有力,足掌厚約5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墊,奔跑起來輕捷無聲,迅如疾風。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裝水70公斤,飲足后能保持數月不再飲水。因此它成為沙漠中的最好運載工具,歷來享有“沙漠之舟”之稱。天山的黃羊、大頭羊、狍子、茶騰大尾羊和雪線附近的雪雞,是天山人狩獵的主要對象,尤其是黃羊和大頭羊,分布量很大。人們捕獲后,有時就架起篝火,就地燒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頓別有風味的野餐,令人垂涎。天山地區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大多數地區氣候干燥、少雨,適合發展畜牧業。特別是托木爾峰北部的伊犁地區,以牧業為主,養馬業尤為馳名。古代的“天馬”最初即來自此地,以后又叫伊犁馬,至今仍享有盛譽。這里還有優良的軍馬和生產用馬的重要產區。牛、羊、駱駝,在這里也分布很廣。此外,在天山的托木爾峰南坡平原地區,還種植了大米等農作物。阿克蘇大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清代向朝廷進貢的貢米,素有“阿克蘇大米甜又香”之說。天山地區又是瓜果之鄉。歷史上從西域傳來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過這里傳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托木爾峰南部的溫宿縣僅果樹種類就有10多種,主要有蘋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棗、櫻桃、楸子、紅棗等,尤以蘋果、核桃、杏,品種最為繁多。天山,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邊陲,自古以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西亞聯系的重要通道,托木爾峰東部南、北木扎爾特河谷,便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支線。西漢時,細君公主、解憂公主下嫁烏孫王,即通過此道。馳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年去印度取經也經過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記》中對托木爾峰分水嶺一帶的驚險環境曾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據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達峰,并在此會見當時西來傳道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唐太宗時還在博格達峰下設過“瑤池都護府”,管理天山地區。清朝乾隆年間,新疆都統明亮曾登博格達峰和天池一帶,勘察地形,開山引水,并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紀念此舉。在天池附近還有不少名勝古跡,過去這里曾經建立過十幾座古剎,清乾隆年間曾在此修建過福壽寺,因用青磚鐵瓦建造,又稱“鐵瓦寺”。天池西面還有東岳廟遺址,池下有無極觀。這些名勝古跡,又為天山增添了誘人的魅力。長白山(Changbaimountain)(朝鮮人稱為白頭山)亦作Ch'ang-paiShan或ChangbaiShan,朝鮮語作Changbaeksanmaek。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地的總稱。北起三江平原南側,南延至遼東半島與千山相接,包括完達山、老爺嶺、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等平行的斷塊山地。山地海拔多在800∼1,500公尺,以中段長白山最高,向南、北逐漸降低。狹義的長白山指吉林省東部與朝鮮交界的山地,為東北山地最高部分。中國境內的白頭峰海拔2,691公尺,由粗面巖組成,夏季白巖裸露,冬季白雪皚皚,終年常白,系多次火山噴發而成。為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的發源地。森林茂密,500∼1,200公尺之間以紅松、魚鱗松、沙松、鵝耳櫪、楓等為主;1,200∼1,800公尺以云杉、冷杉林為主;1,800公尺以上有岳樺矮林,是中國重要林區。林間有梅花鹿、貂、東北虎等珍貴動物,以及人參等藥材。人參、貂皮、鹿茸為東北「三寶」,長期享譽中外。1960年建立自然保護區,面積21.5萬公頃。地理位置長白山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地區,東經127°40'~128°16',北緯41°35'~42°25'之間的地帶。是中、朝兩國界山。是圖們江、鴨綠江、松花江的三江發源地,國家AAAAA級風景區。聞名中外的美景,一望無際的林海,以及棲息其間的珍禽異獸,使它于1980年列入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2007年5月8日,長白山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歷史有過數次噴發。因此形成的獨特的地貌景觀神奇秀麗、巍峨壯觀、原始自然,風光無限!未來者無不向往,已來者無不留連。1983年夏,鄧小平同志登上長白山極頂,題寫"長白山"、"天池"橫幅,并發出贊嘆:"人生不上長白山,實為一大憾事!”長白山是我國與五岳齊名、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關東第一山,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為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她位于歐亞大陸東端、吉林省東南部,地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區境內。在中朝兩國邊境上,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總面積8000余平方公里。北起吉林省安圖縣的松江鎮,西始于撫松縣松江河旅游開發區,東止于和龍縣境內的南崗嶺,南部一直伸到朝鮮境內。長白山是關東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搖籃、東三省地區的生態屏障、滿族的發祥地,清朝時期定它為圣地。廬山簡況中國江西省北部名山,位於九江以南,星子縣以西。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東西兩側為大斷裂,山體多峭壁懸崖,相對高度1,200∼1,400公尺。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4,836呎),山勢雄偉。傳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因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時為中國佛教中心之一。6∼8世紀又為道家、詩人、學者駐地,寺廟道觀遍布。勝跡有白鹿洞、仙人洞、三疊泉、含鄱口等。山地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2.6℃,為著名避暑地。江湖水氣郁結,云海彌漫,年平均霧日190天,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稱。山中牯嶺,又名牯牛嶺,以有大塊巖石狀如牯牛得名,海拔1,167公尺。清光緒年間先后為英、法、美等國強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F興建療養院、休養所等多處。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中國江西省廬山的一條步道美麗的廬山,是世界級名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風景區總面積38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雄奇險秀,剛柔并濟,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按喝鐗?、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構成一幅充滿魅力的立體天然山水畫。歷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愛此山,世人贊美此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使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從慧遠始建東林寺,開創“凈土法門”,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弘揚“理學”,到教育豐碑的構建;從“借得名山避世嘩”的隱居之廬,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骕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從上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確立……廬山的歷史遺跡,代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處處閃爍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光華,充分展示了廬山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美學價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乃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唯一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地理位置廬山廬山,是我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位于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沙河縣中心花園附近。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清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廬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復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后下沉淹沒汪洋海水繼得洗礼,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面,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廬山地形走向,東西伸張,南北收縮,像片枇杷樹葉。東臨高壟,西接賽陽,南瀕黃龍山麓,北靠蓮花。其長約29公里,寬約15公里,周圍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廬山所處在亞熱帶地方,土質潮濕肥沃,氣候濕潤,有利各種植物發育。因此,在這廣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概括說來,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亞熱帶竹林,有熱帶常綠闊葉林,有溫帶落葉闊葉林,有寒帶針葉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時夾雜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蔥蔥,好個植物薈萃之所以成為勝地,也與植被的功績分不開。如此茂林修竹,不愧為幽雅翠境避暑勝地。地理位置廬山廬山,是我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位于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沙河縣中心花園附近??芍^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清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廬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復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后下沉淹沒汪洋海水繼得洗礼,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面,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廬山地形走向,東西伸張,南北收縮,像片枇杷樹葉。東臨高壟,西接賽陽,南瀕黃龍山麓,北靠蓮花。其長約29公里,寬約15公里,周圍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廬山所處在亞熱帶地方,土質潮濕肥沃,氣候濕潤,有利各種植物發育。因此,在這廣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概括說來,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亞熱帶竹林,有熱帶常綠闊葉林,有溫帶落葉闊葉林,有寒帶針葉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時夾雜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蔥蔥,好個植物薈萃之所以成為勝地,也與植被的功績分不開。如此茂林修竹,不愧為幽雅翠境泰山故事盤古開天東岳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蕓蕓眾生何以獨尊東岳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辟地的盤古說起。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后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終于溢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泰山奶奶泰山奶奶選地方的時候,曾到過徂徠山一次,她發現太平頂周圍有一片大荒地,長滿各種各樣的藥材,還有各種花草,共三百多種。泰山奶奶很喜歡這個地方和這些花,就給這個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長久居住以后,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徠山賞花。她來的時候,讓人用小車推著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車轍印,這就是車轍山的來歷。她認為這些花雖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從泰山上領來一個和尚,讓他在花坡為她養花養藥,所以花坡旁還有個山,樣子很象一個和尚的頭頂,叫"和尚頭"。和尚就常年在這里為泰山奶奶澆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來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幾個問題,讓他老人家想辦法:第一,這里水不充足;第二,這里經常有牛來吃花。泰山奶奶根據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點了兩個池,一個叫"上池",一個叫"下池",兩池水供澆花用;在人們進山經常走過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來了兩塊石頭,叫"夾牛石",如果牛到這里,就會被夾住。第三年她又來了,坐在一個地方歇了一會兒,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條和荊條纏一纏還繼續穿。泰山奶奶覺得很可憐,覺得應該給老百姓點兒施舍,于是她把頭上的簪子拔下一個說:"你變作一個錐子,為老百姓錐鞋。"這簪子就變了個閃閃發光的錐山。她又讓葛條和荊條圍著錐山轉了一圈,讓老百姓補鞋用。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見到了和尚,跟他說:"你的花養得不錯,可還沒達到我的要求。"和尚說:"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個辦法既要澆了花,又不能讓它澇了。"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來個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澇,它總是一點一滴地往下淌水澆花。它就是現在的"滴嗒泉"。泰山奶奶后來又覺得每年都這樣來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對和尚說:"你能不能給我想個辦法,讓我每年來了能舒舒服服住幾天?"和尚說:"你讓底下那些人給你修個觀音樓吧!"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裝成一個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給泰山奶奶蓋個觀音樓。老百姓就獻石獻料,在花坡上蓋了個觀音樓。泰山奶奶覺得老百姓出了力,也應該酬謝酬謝,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個大縫,縫里有兩個甕,一個叫"米甕",一個叫"面甕",在這兩個甕里種莊稼,年年都大豐收。老百姓上山來拾柴,吃完了煎餅,用包煎餅的包袱從甕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后來,泰山奶奶邀了她身邊的男女隨從一起來看花。這樣呢,上廁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現了三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叫"三人不見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帶著回去,可是沒法拿。她的一個女隨從就對她說:"你不是帶著臉盆、鏡子和梳頭匣嗎?咱把花裝在梳頭匣里不行嗎?"泰山奶奶說可以。打開梳頭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個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帶走了,覺得簪子沒什么用,就隨手丟下山去了,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塊很象簪子的石頭。2.哪兒有需要被教的學生,哪兒就有老師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后,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教導我們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4:57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