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是否為“超級冷冬”?中國氣象局釋疑
2025-10-23 10:11 來源:新京報 編輯:礦材網

 受冷空氣影響,近期我國多地降溫,冷出常年11月的水平。“今冬是否為超級冷冬”的話題引起關注。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根據目前預測結果判斷,今年冬季我國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為主,但氣溫階段性特征明顯,冷暖起伏大。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氣候預測室副主任章大全介紹,在氣象界,冷暖冬不是一個“預測概念”,而是對冬季氣溫狀況的一個事后“認定概念”。


 根據定義,在全國范圍內,超過一半的氣象觀測臺站冬季平均氣溫滿足冷冬/暖冬標準,這一年冬季才會被判定為冷冬或是暖冬。


 據中國氣象局介紹,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共出現6個冷冬,均出現在2012年之前。


 章大全特別指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國冬季平均氣溫增暖的趨勢十分明顯。另一方面,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幅度明顯高于熱帶和副熱帶地區,中緯度南北溫差減小,西風帶大氣環流減弱,受其影響,我國冬季冷暖波動更為劇烈,需要密切關注階段性強降溫和強升溫過程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


北京供暖準備情況如何?


 冬季供暖這一民生大事已經進入關鍵籌備期。為切實保障廣大群眾溫暖過冬,北京供熱主管部門提早部署,加強與氣象部門監測會商,及時研判天氣變化情況,全力推進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溫暖精準送達。


 記者了解到,各供熱企業聚焦設備運維、燃料儲備、人員培訓等關鍵環節,已經全面完成鍋爐房、換熱站等設備設施的檢修調試;提前上水打壓,進行冷態調試,“供暖管家”入戶檢查散熱器等設備,加強宣傳用熱常識和報修服務熱線。


 為確保2025至2026年度供熱季來臨前供熱系統達到良好的狀態,全市各區已陸續啟動供熱系統試水打壓。試水打壓是供熱前的重要準備環節,市民可密切關注試水通知,試水打壓期間家中留人,并注意觀察暖氣片、管道接口等位置是否有跑、冒、滴、漏現象,如發現異常及時報修。


 北京將持續關注天氣情況,加強氣象會商,供熱企業做好系統熱態調試,全力以赴備戰供暖季,筑牢冬季溫暖防線,讓廣大市民安心、暖心過冬。


入冬日和供暖日一樣嗎?


 按照《氣候季節劃分》國家標準,依據當年5天滑動平均氣溫序列,在首次連續5個滿足小于10℃的滑動平均值所對應的日平均氣溫序列中,按第一個小于10℃的日期作為冬季起始日。常年平均入冬時間為10月31日,每年入冬的時間或早或晚。


 按照《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辦法》規定,正常供暖時間是當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如果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低于5℃,可經由相關部門會商后提前供暖。


“拉尼娜”對今冬氣候有何影響?


 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處于中性偏冷狀態。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將持續發展,秋季后期進入拉尼娜狀態。


 一般而言,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當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國氣溫偏低的概率相對更高。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尤為顯著。并且這些年份北方雪災和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發生風險也較高,如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冬季,均為低溫凍害和雪災偏重年份。


 然而,受全球變暖等因素影響,本世紀以來,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國冬季氣溫偏暖的情況也頻繁發生,甚至出現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


 此外,我國冬季氣候不僅與熱帶海溫異常有關,還受到北極海冰、積雪和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系統等的影響,是多因子協同作用的結果,需要結合海洋、冰雪、大氣等監測預測信息進行綜合研判。

上一篇:兩項世界首次:我國科學家從零設計“人工神經開關”,成果登上《細胞》

下一篇:利潤跌86%!工信部召開水泥行業穩增長座談會 12家骨干企業共商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