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石英砂礦石在這里被開采出來,當地探明的石英砂儲量超過100億噸,高居國內第一,這里就是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經過破碎、研磨,堅硬粗礪的礦石“變身”細致晶瑩的沙粒,成為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關鍵材料。
安徽源誠硅砂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安桂
據安徽源誠硅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安桂介紹,他們采用了濕法、水洗烘干生產工藝,還引進了國際先進的電磁、浮選和色選工藝,可將石英砂純度提升至99.9%以上。
這種高純度的石英砂,轉眼就跳進了高溫熔爐,在熔煉提純后,廣泛用于光伏等行業。今年上半年,約有4萬噸的石英砂被制成硅片,在宣城市華晟新能源公司生產制造太陽能電池片。通過改進工藝裝備材料,企業在生產端創造了一秒鐘下線4片、一小時14400片的行業新紀錄。
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華
從來沒有人做過,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設備、開發工藝,使用晶體硅和非晶硅兩個材料來做異質結,產能占到全球的一半,出貨占到全球的一半。
創新驅動提升資源價值,包括華晟在內,眼下,全球出貨量排名前十中,有6家光伏玻璃、5家光伏電池片、7家光伏組件企業已在安徽布局研發制造基地。上半年,安徽省先進電池片產能占總產能比重在全國率先達到100%。開啟“追光之旅”,只是安徽高效利用石英砂的眾多路徑之一。把窯爐溫度從1500度升到1700度,蚌埠市這家企業可以用細小的沙粒,煉出平整度更高、厚薄更均勻、光學性能也更好的電子玻璃。
蚌埠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制造部 副部長 朱明柳
平整光潔的玻璃基板,像流水一樣不間斷下線。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們,每天穿梭在實驗室與生產車間,像個魔術師一樣,把玻璃基板變成0.12毫米世界最薄觸控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等創新產品。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工作人員 劉愛麗
這塊玻璃就是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它可以實現連續折疊100萬次不破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您每天需要折疊手機100次,換算下來就是20多年以后,這塊玻璃還是完好無損的。
輕薄的玻璃基板,既柔軟又堅韌,構筑起安徽做大做強顯示產業的透明“承重墻”。在合肥,6代線、8.5代線、10.5代線,支撐京東方穩當行業龍頭;維信諾前瞻布局大尺寸可折疊柔性顯示,單體投資550億元的省內最大項目建設正酣……在這些鏈主企業帶動下,安徽已經形成了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硅基微顯示等門類齊全的“從沙子到整機”全產業鏈布局,上半年顯示面板出貨量約占全球10%。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 主任 胡春明
新型顯示是一個特別復雜也特別長的產業鏈。安徽省現在在顯示器件上有了非常強大的基礎,顯示器件就像一個核心,它會吸引上游的跟下游的產業鏈產生聚集,那這個聚集的規模是非常龐大的。
石英砂的“變形記”還在繼續,純度比24K黃金更高的硅材料,被集中起來送進車間生產芯片。現在,安徽一年可以制造集成電路約100億塊,躍居全國第九。在池州市,方圓5公里的產業圈內,上下游企業密切協作,已經做到了從硅片到芯片的產業閉環。上半年,當地省級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實現產值同比增長35.8%,在全省24個重大基地中領跑。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副主任 憶炎
錨定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我們加快科技攻關、加強項目招引,車規級晶圓制造、氮化鎵射頻芯片等一批重大專項填補了省內、國內空白。全球每10顆光伏分立器件,有3顆是“池州造”。
在安徽,一粒沙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解決或緩解了家電、汽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眾多產業“缺芯少屏”的難題。做好“沙”文章,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突破2000家,數量位居全國第5位;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比重達11.1%,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0.7%,在安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雙雙位列第一。
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副廳長 蔣晨捷
省委、省政府精準把脈科學決策,大力實施“建芯固屏 聚光強機”戰略,實現了中國芯、中國屏、中國光伏的“安徽智造”。一粒沙在安徽已經撬動了萬億級的產業,成為工業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粒砂,撬動了產業乾坤;一條鏈,匯聚了創新動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安徽正在化腐朽為神奇,將不起眼的石英砂,點化成光伏板的“綠色能量”、顯示屏的“萬千色彩”、芯片中的“智慧之光”。從沉睡之沙到產業之金,一粒沙的奇妙旅程還在繼續,安徽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加快高質量發展也將書寫新的篇章。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