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今年以來整體呈下跌態勢,油氣開采、煉化板塊受原油價格波動及需求影響,相關公司業績承壓。但油服設備板塊卻逆勢走強,今年多家中國油服企業在中東市場連續斬獲近百億元工程大單,在油氣產業鏈中表現亮眼。
密集中標中東工程大單
中油工程(600339.SH)可謂今年中東訂單潮的“大贏家”。公司日前公告,子公司與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簽署伊拉克巴士拉省海水輸送管道總包項目EPC(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25.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32億元),工作范圍包括建設聯絡站到油田分輸站的支線管道及管道附屬地面設施等。
這并非中油工程今年拿下的首筆中東百億訂單。6月13日,該公司公告稱子公司與道達爾能源簽署伊拉克阿塔維油田氣體處理廠項目EPSCC承包合同,合同金額16.01億美元(約合115.38億元人民幣)。
海油工程(600583.SH)也在中東市場取得突破。8月末,公司稱收到卡塔爾能源公司的中標通知書,成為“BH”項目兩個標段中標人,中標金額約40億美元(約285億元人民幣),主要工作包括多個結構物的新建、多條海底管纜的鋪設、以及部分已建設施改造。
石化油服(600871.SH)、杰瑞股份(002353.SZ)等公司同樣在中東表現亮眼。今年2月,杰瑞股份公告稱子公司與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陸上公司就Bab等區塊的井場數字化改造EPC項目簽署正式合同,項目預估總金額9.2億美元(約合65.55億元人民幣)。9月末,石化油服也公告稱子公司國工公司與道達爾能源拉塔維項目公司就伊拉克拉塔維油區二期井場及井間管線項目簽署設計、采購、供應、施工、試運交鑰匙固定總價合同,合同金額3.59億美元 (約人民幣25.53億元)。
“中油、海油工程等油服企業在中東活躍度提升,可能與今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持續增產,中東油氣開采景氣度上升有關。”中化能源正高級經濟師王海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東地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場,天然氣探明儲量亦占全球天然氣總探明儲量超四成。今年以來,OPEC成員國持續向全球市場增加供應。本月早些時候,OPEC+同意11月份將石油日產量提高13.7萬桶。其首輪增產始于今年4月,當月增產13.8萬桶/日,5-9月基本保持每日四五十萬桶增產幅度,并在9月提前一年完成220萬桶/日的產量恢復目標。
關于中國企業密集中標中東大單,捷誠能源首席分析師閆建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東作為傳統油氣產區,新項目多、油服需求大,且在中國“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油氣公司在該地區上游投資活躍,耕耘多年后具備提供上下游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豐富經驗。同時,國際競爭對手正“內憂外患”,比如英國派特法石油工程公司處于資產重組階段,英國油田服務公司Wood集團有條件同意迪拜Sidara公司收購要約,這也為中國企業創造了市場機會。
合同期覆蓋未來數年業績
在中東市場,中國油服企業正經歷從“打工者”到“總承包商”的角色轉換。記者注意到,上述合同項目模式以工程總承包為主,均采用EPC或EPSCC全鏈條承包模式。東吳證券指出,早期中資企業由于在中東市場認可度不足,項目參與主要以分包形式進行,例如為斯倫貝謝、哈里伯頓提供低端勞務。隨著各項目成功實施,中東客戶認識到中資企業實力,逐步推動其從分包到主承包的轉變。
一些企業還通過在當地“設廠”以更好深耕區域市場。杰瑞股份稱,公司正積極推進在阿聯酋迪拜新建生產及辦公基地的相關工作,更好滿足海外市場對于交付周期及售后服務的需求,利用中東的區位優勢、設施優勢、管理優勢、政策優勢,輻射中東、北非、中亞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另值得關注的是,前述合同履行周期長,普遍在4-5年,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營收支撐。杰瑞股份、石化油服、中油工程多家公司紛紛表示,合同實施后將對公司未來3-4年或4-5年的財務狀況產生一定積極影響。
在海外市場訂單推動下,今年上半年油服企業業績在油氣產業鏈中脫穎而出。
例如,杰瑞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9.01億元,同比增長39.2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04%至12.41億元。其中,海外市場收入同比增超38%達32.95億元。受海外訂單助推,石化油服上半年新簽合同額創“十三五”以來同期最好水平,累計新簽合同636.7億元,同比增長3.2%,公司預計今年新簽合同額將超過950億元,遠超去年新簽實際完成合同額912億元水平。
不過,閆建濤提醒,鑒于海外項目特點,中國油服公司需注意業務高度集中、地緣局勢、油價波動和外匯支付等風險。他建議,企業需建立適應海外安全風險管控的制度和文化體系,把握好新訂單節奏,控制好固定資產投資和業務結構,采取有效措施熨平營收和盈利的波動,同時高度重視宏觀形勢與行業周期,強化市場分析,制定好差異化市場戰略。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