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1日報道指出,中國已花費數月時間快速充實石油儲備,這一行動不僅有助于中國應對潛在的能源供應中斷風險,還意外幫助了全球油價企穩。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在今年的前9個月,中國每天平均進口超過1100萬桶石油,這一數量超過了沙特阿拉伯的日產量。分析師估計,其中每天有100萬至120萬桶被儲存入庫。
報道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長期以來都把能源安全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多次強調“能源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此背景下,中國之所以自今年3月起加快充實石油儲備,可能與低油價以及烏克蘭多次襲擊俄羅斯石油設施有關。
中國旺盛的石油需求帶來了另一項意料之外的結果:幫助油價企穩。
今年10月,國際油價一度接近五年來低點。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目前在每桶約65美元,比年初下跌13%。在美國對俄羅斯兩大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實施制裁后,油價出現回升。
中國石油物資鄭州公司的儲油罐
“如果中國真的停止購買,油價很快就會跌到每桶50美元出頭。”法國興業銀行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邁克爾·黑格說。
相比之下,美國在補充其緊急石油儲備方面進展緩慢,其儲備量處于40年來的最低水平之一。盡管總統特朗普承諾在重返白宮后將美國的儲備加滿,但到目前為止只宣布了一筆小規模的原油采購。
為了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已投入數千億美元來恢復國內原油生產,并打造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產業。
中國于2004年開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經過大約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在包括東部城市舟山和東北港口城市大連在內的許多地方建設了大規模的石油儲備基地,包括地下和地上的。
中國沒有公開具體儲備量。但分析師通過從中國的進口量和國內產量中減去加工石油的數量來進行粗略估計。大多數預測認為,中國的石油儲備量在12億至13億桶之間。
“中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庫存,已經為抵御短期供應中斷提供了有效的緩沖,”全球宏觀研究機構Alpine Macro的大宗商品和能源策略師凱利·徐預計,中國的預防性石油儲備將持續到2026年。
中國似乎仍有充足的儲存空間。瑞斯塔能源(Rystad Energy)分析師葉琳(音)指出,截至2024年底,中國的總儲油能力已從2015年的14億桶增至逾20億桶,這意味著僅使用了約60%的容量。她估計,到今年底,中國還將新增1.24億桶儲存能力。
分析人士提到,盡管美國對俄能源巨頭實施新制裁,但中國并未表示將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
中國海關總署10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環比增長4.3%,達828.7萬噸,進口額為40.66億美元。這一數據表明,盡管存在地緣政治摩擦,中國仍愿意維持與俄羅斯的貿易聯系。
數據還顯示,中國自6月起就暫停了美國原油采購,不過此前美國原油在中國總進口量中所占份額本就較小。
隨著中俄跨境管道項目取得進展,兩國合作不斷深化,中國9月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總量同比小幅增長1.9%。
與此同時,中國從印度尼西亞的原油進口量激增,9 月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73倍;從巴西的進口量也大幅攀升156%,拓寬了中國能源供應渠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6日表示,中方已多次就采購俄能源問題表明立場,中國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正常的經貿能源合作正當合法。
《華爾街日報》還認為,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囤油行動正在幫助防止全球油價進一步下跌。盡管交易員與分析師普遍承認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國際能源署在10月預測,本季度全球石油日均供應過剩370萬桶。摩根大通的分析師估算,這一數字為360萬桶。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及其盟友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供應過剩,他們繼續向市場注入額外原油。該組織計劃在11月增加日產量13.7萬桶,以逆轉2023年實行的減產。當時,能源價格從俄烏沖突爆發后的高位回落。今年12月的會議上,歐佩克預計將宣布進一步增產。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