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礦究竟如何定刑?
2017-04-18 09:00 來源:礦材網 編輯:礦材網

 近日,非法采礦猖獗,尤其是非金屬礦,對國家財產和人民安全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近半年來,查取的盜采礦事件不勝枚舉,也引起政府足夠重視,簡單列舉盜采礦事件,并請熟知非法采礦都要承擔什么責任?

1.保定:盜采高嶺土礦 3人被埋2人死亡

2017年4月16日上午9點40分,保定市清苑區陽城鎮正各莊村6位村民,在偷采盜采高嶺土礦作業中,因礦土倒塌,造成3人被埋。經救援隊全力營救,1人平安獲救,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2.武漢辦理全國首例無證采砂適用“非法采礦罪”案      

2017年2月24日,武漢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一舉打掉在長江煤碳洲水域非法采砂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 

3.河北遷西:昌順礦業公司非法盜采泛濫礦難頻發

群眾實名舉報,稱昌順礦業公司旗下多個采區私挖濫采鐵礦石,違規使用雷管和炸藥,造成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陸續發生十幾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造成10多名礦工死亡,而且全部瞞報。

4.上饒廣豐嚴打盜采黑滑石違法犯罪

上饒廣豐區公安局聯合區國土局、區規劃執法以及吳村鎮等單位,重拳出擊,先后抓獲盜采黑滑石嫌疑人18名,扣押摩托車、面包車等運輸車輛30余部,現場繳獲黑滑石100余噸。

5.廣西樂業重拳出擊打擊非法盜采礦產行為

國土局執法人員在開展日常巡查時,在該縣邏西鄉八洞現場查獲一起非法盜采“原生金礦”的違法行為。對此執法人員對現場進行了證據先行記錄保存,該違法行為仍在調查處理中。

6. 廣西鐘乳石礦8死坍塌事故源于十多年瘋狂盜采

2016年6月20日上午,桂林平樂縣沙子鎮保安村委廟背嶺自然村因長期盜挖鐘乳石,“人為挖空山洞,導致山體坍塌”,山腰處巖洞中正在工作的18名采石場工人,8人未及逃出遇難。

7.英德突擊清查非法采礦查扣稀土礦半成品約百噸

1月16日開始,英德市公安局突擊檢查白沙鎮涉礦專項整治,聯合組已查扣稀土礦半成品約100噸、草酸約600包、涉礦車25輛,清查出一大批涉礦物資,查獲非法開采稀土礦違法人員40人。

為依法懲處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于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規有關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的“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

第二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未取得采礦許可證”:

(一)無許可證的;

(二)許可證被注銷、吊銷、撤銷的;

(三)超越許可證規定的礦區范圍或者開采范圍的;

(四)超出許可證規定的礦種的(共生、伴生礦種除外);

(五)其他未取得許可證的情形。

第三條實施非法采礦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開采的礦產品價值或者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十萬元至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在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采礦,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或者在禁采區、禁采期內采礦,開采的礦產品價值或者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五萬元至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二年內曾因非法采礦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實施非法采礦行為的;

(四)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損害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非法采礦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數額達到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標準五倍以上的;

(二)造成生態環境特別嚴重損害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四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符合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和本解釋第二條、第三條規定的,以非法采礦罪定罪處罰:

(一)依據相關規定應當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未取得河道采砂許可證的;

(二)依據相關規定應當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既未取得河道采砂許可證,又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雖不具有本解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但嚴重影響河勢穩定,危害防洪安全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第五條未取得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證,且未取得采礦許可證,采挖海砂,符合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和本解釋第二條、第三條規定的,以非法采礦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雖不具有本解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但造成海岸線嚴重破壞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第六條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五十萬元至一百萬元以上,或者造成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資源破壞的價值在二十五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

第七條明知是犯罪所得的礦產品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款規定的犯罪行為,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八條多次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構成犯罪,依法應當追訴的,或者二年內多次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未經處理的,價值數額累計計算

第九條單位犯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之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并對單位判處罰金。

第十條實施非法采礦犯罪,不屬于“情節特別嚴重”,或者實施破壞性采礦犯罪,行為人系初犯,全部退贓退賠,積極修復環境,并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認定為犯罪情節輕微,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第十一條對受雇傭為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提供勞務的人員,除參與利潤分成或者領取高額固定工資的以外,一般不以犯罪論處,但曾因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受過處罰的除外。

第十二條對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收益,應當依法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用于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的專門工具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依法沒收。

第十三條非法開采的礦產品價值,根據銷贓數額認定;無銷贓數額,銷贓數額難以查證,或者根據銷贓數額認定明顯不合理的,根據礦產品價格和數量認定。礦產品價值難以確定的,依據下列機構出具的報告,結合其他證據作出認定:

(一)價格認證機構出具的報告;

(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水行政、海洋等主管部門出具的報告;

(三)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出具的報告。

第十四條對案件所涉的有關專門性問題難以確定的,依據下列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或者報告,結合其他證據作出認定:

(一)司法鑒定機構就生態環境損害出具的鑒定意見;

(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就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是否屬于破壞性開采方法出具的報告;

(三)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就是否危害防洪安全出具的報告;

(四)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就是否造成海岸線嚴重破壞出具的報告。

第十五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本解釋第三條、第六條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第十六條本解釋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9號)同時廢止。

上一篇:【礦業資訊】5分鐘瀏覽礦業大事(4.18)

下一篇:江西再現陶企“億元收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