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稀土礦山變身聚寶盆
2017-09-05 11:12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編輯:礦材網

 近日,江西省定南縣富田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項目工程竣工驗收。溝壑縱橫的0.42平方公里礦區,通過實施地形整治、護坡綠化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些山坡過去是采礦場的廢棄礦山,十分荒涼。近幾年,政府開始進行治理,造起了生態景觀林,慢慢恢復了生態。


  江西定南縣經過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目前該縣廢棄稀土礦山治理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項目建成后,不僅礦區生態環境大有改觀,還為該縣新增工業用地近2000畝,緩解了工業園用地不足的矛盾,同時減少了對東江源水質的影響,確保東江下游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同樣是江西省,信豐縣龍舌村的萬畝果園,原本都是稀土開采后的“江南沙漠”。近年來,當地政府通過打擊和取締非法稀土開采、原地浸礦行為,實施礦區修復等,并按照“誰投入、誰開發、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企業、單位和個人開發治理廢棄稀土礦山,讓一度寸草不長的溝壑變成了瓜果飄香的“聚寶盆”。


  定南、信豐縣廢棄稀土礦山復綠只是江西省通過水土保持改善生態,促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稀土生產重鎮——江西省贛州市累計完成稀土礦山復綠面積1.89萬畝,治理區地表植被覆蓋率提高到52.6%;為加強贛江、東江源頭保護,累計投入治理水土流失資金約6.41億元,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0%以上。


  綜上來看,在做好廢棄稀土礦山復綠,政府積極引導,逐步建立起“誰投入、誰受益”的廢棄稀土礦山復綠的多元化治理渠道,至關重要。政府針對廢棄稀土礦山,采用挖填方、削坡、平整、復綠等工程手段,把生態環境修復與土地功能恢復等相結合,實現資源開發利用、廢棄稀土礦山恢復利用、環境恢復整治有機統一。


  通過廢棄礦山復綠,一方面可以改善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對水土流失的廢棄礦山和坡度較陡的廢棄礦山宕面,采用綠樹種植和平整加固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修復治理,提升森林覆蓋率。另一方面對歷史遺留損毀稀土礦山用地,可以以旅游資源開發為導向實施生態修復,通過土地平整、礦山復綠和景觀設計,建造集植物園、花果園和農業觀光園為一體的生態公園、濕地公園。


  事實上,大力實施廢棄稀土礦山復綠,是利國利民之舉。2016年3月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把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作為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進行部署。在《中國制造2025》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建設綠色工廠列為重點工作,也提出了“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的目標。


  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臺,對引領稀土產業走進綠色發展的新時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態至上,綠色發展,這不僅是口號,更是綠色發展的命令和行動號角。實施廢棄稀土礦山復綠,保護好生態環境,既是政治的底線,也是經濟發展的紅線。

上一篇:包頭稀土高新區創新引領稀土產業發展

下一篇:火山活動噴出溫室氣體導致遠古地球“發高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