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勁之心”撬動液冷新藍海
2025-08-12 11: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礦材網

在算力成為AI基礎設施的時代浪潮下,液冷技術作為數據中心散熱的核心方案正迎來爆發前夜。深耕泵類產品35年的大元泵業總經理王侶鈞在中國液冷全鏈條供應鏈峰會期間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液冷泵作為液冷系統的“心臟”,為相關冷卻介質提供動力循環,其穩定性與能耗控制直接決定系統效能。隨著AI服務器功耗飆升,屏蔽式液冷泵市場需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液冷賽道市場廣闊

“算力是AI的基礎設施,未來或將像城市建筑一樣成為標配,而液冷技術就是這一基建的‘血液循環系統’。”王侶鈞的比喻精準點出行業本質——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傳統風冷在散熱效率與能耗控制上的短板愈發明顯,液冷技術因能將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正快速從邊緣方案走向主流,從“可選”成為“必選”。

泵作為液冷系統的“心臟”,是提供動力的關鍵,其穩定性與能耗表現直接決定整體效能。“大元泵業在液冷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源于35年的技術沉淀。”王侶鈞向記者表示:“公司新滬品牌在高端屏蔽泵領域獨創的二次承壓結構設計,實現危險介質‘零泄漏’輸送,公司產品和技術已在國內航空航天發射、核電等高端裝備領域得到有效驗證。”

“我們的屏蔽式液冷泵,最大優勢在于無泄漏,再加上智能化控制的能耗優化,恰好契合數據中心對安全與節能的雙重需求。”王侶鈞說,“相較于傳統液冷泵,公司產品在響應速度與迭代能力上更具優勢;而與新能源汽車電子水泵廠商相比,又有著更深厚的產品場景積累。”

這種“比傳統更快,比新興更專”的定位,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2024年,大元泵業液冷溫控業務表現亮眼,實現營業收入約0.9億元,同比增長超80%,成功打入中興通訊、曙光數創、英維克、同飛股份等頭部客戶供應鏈;今年一季度再傳捷報,公司實現向維諦技術等國際客戶的交付。

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在液冷技術路線尚未完全定型的窗口期,“速度”與“協作”成為突圍關鍵。王侶鈞告訴記者,當前國際市場上,仍以格蘭富、威樂等代表的國際巨頭為主,而國內市場正處于方案探索期,頭部客戶更傾向選擇穩定且能深度配合的供應商。

他介紹,公司為液冷泵業務組建了獨立的銷售與技術團隊,技術負責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領銜,在各種復雜場景下擁有豐富經驗,專門對接客戶的動態需求。“我們不只是賣產品,而是從方案早期就與客戶一起迭代。”王侶鈞告訴記者,“目前產業鏈上下游都在發力,客戶給我們試錯機會,我們就能通過迭代縮小差距。”

從20世紀90年代的民營小廠到如今的上市公司,從十年前營收剛突破6億元、凈利潤6475萬元到2024年營收近20億元、凈利潤2.55億元,王侶鈞認為,公司成功的核心因素在于對趨勢的敬畏與對產品的專注。

隨著時代的變遷,王侶鈞認為,公司必須在做好產品基礎上樹立用戶導向思維,加速推動公司完成從傳統的工業產品制造業企業向更有品牌力的現代工業企業的轉變。“中國制造業不能只做‘工廠’,要成為有品牌力的全球化企業。”

王侶鈞表示,依托過去幾十年在市場、品牌、技術等多方面的積累,公司將把握時代脈搏,加大在算力服務、新能源、高功率電力電子設備等溫控領域的投入力度。“我們專注產業升級機遇,不做低端的產品,不打價格戰,讓客戶為真正的價值付費。”

劍指世界舞臺

“產品深度始終是決定未來公司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我們既要勇于創新,又要注重沉淀。”王侶鈞表示,“同時,輔以資本力量加速技術迭代,適時考慮利用資本市場工具來加速液冷領域發展。”

具體來看,在技術研發層面,公司將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充分發揮快速迭代的優勢,緊密追隨客戶需求,不斷優化液冷泵方案,力求實現“局部彎道超車”;另一方面,在傳統領域持續深耕,在材料、結構、工藝等方面,逐步縮小與海外品牌之間的差距,秉持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產品。

目前,大元泵業已在新加坡設立子公司,并計劃在泰國設立工廠,加快推動歐洲銷服體系建設,積極出海,優化整合國內外供應及服務體系。

王侶鈞表示,公司也將跟隨國內EPC企業深耕中東、中亞等新興市場——“這些地區正從原油出口向精細化工轉型,帶來大量工業泵需求。”

“未來,當液冷成為數據中心的標準配置之時,公司要成為那顆無可替代的‘強勁之心’。”王侶鈞表示,“不僅要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更要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以算力為代表的時代浪潮中,大元泵業正憑借扎實深厚的技術、靈活多變的策略以及高瞻遠矚的規劃,書寫著液冷領域的嶄新篇章。


上一篇:上半年規上有色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

下一篇:印尼能礦部:B50生物柴油計劃不太可能在2026年初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