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大廠,集體“倒戈”用起中國大模型
2025-10-31 09:40 來源:觀察者網 編輯:礦材網

 近期,越來越多的美國AI企業乃至AI大廠都開始公開宣稱使用中國AI大模型了。


 10月22日,Airbnb CEO Brian Chesky 在采訪中表示,Airbnb 的客服 AI 由13個模型組成,并且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阿里巴巴的Qwen,Qwen比OpenAI的產品更好更便宜”。


 同時他也說暫未把 Airbnb 接入 ChatGPT,“我們也會使用OpenAI的最新模型,但通常不會在生產環境中大量使用,因為有更快、更便宜的模型可供選擇。OpenAI 的連接能力還沒完全準備好”。


 無獨有偶,Windsurf這個國外頭部的AI編程產品近期上新了一個神秘模型,說是專門為了速度和Agentic而設計的模型。然而這家土生土長的美國公司卻使用了智譜Glm 4.6模型。


 與此同時,美國云服務平臺Together AI也是在今年7月份官宣部署Qwen-3-Coder。


 而就在本月,硅谷知名投資人,Social Capital公司創始人Chamath Palihapitiya(查馬斯·帕里哈皮蒂亞)就直言不諱地表態道:“我們在Groq上已經開始在用Kimi-K2了。OpenAI和Anthropic的模型雖然挺好的,但太貴了。”


 面對美國大廠紛紛倒戈用起中國大模型的現狀,有知名的AI研究者尖銳地提問:“硅谷是建立在通義千問之上的嗎?”這背后,是越來越多美國企業不再掩飾使用中國AI的事實。


中國AI加速占領美國


 愛彼迎CEO的表態最具代表性,他直接指出了通義千問(Qwen)“更好更便宜”的核心優勢。而這種認可,早已在硅谷高層中彌漫開來。


 今年5月,英偉達CEO黃仁勛就在財報電話會上點名表示,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模型是開源AI模型之中最好的。推特創始人杰克·多爾西也發文點贊了Qwen系列的代碼模型Qwen3-Coder。甚至馬斯克在看到基于通義萬向Wan2.2訓練生成的圖片后,都表示其效果“難辨真假”。


圖片


 這種影響力正迅速轉化為實打實的商業應用。除了開頭提到的Together AI,電商巨頭亞馬遜被曝正在其機器人操控系統中采用阿里通義千問模型。此前也曾多次傳出蘋果計劃在中國市場的iPhone等設備中,引入通義千問模型來支持其AI功能。


 視角放大到全球,日本經濟新聞也稱通義千問已成為日本AI開發的基礎;阿聯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學(MBZUAI)更是基于通義千問構建了其得到總統支持的K2 Think推理模型。


 這背后是通義千問在開源上的恐怖實力:目前已開源超過300款模型,衍生模型數量突破17萬個,構成了全球第一的開源模型矩陣。在全球最大的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的最新榜單上,阿里通義系列也以7款模型入選前十的成績實現“屠榜”。


 在開發者工具和平臺層,智譜GLM的滲透同樣迅速。開頭提到的AI編程產品Windsurf“暗中”使用GLM 4.6,只是冰山一角。


 更重磅的是,估值高達93億美元的美國公司Vercel近日公開宣布,已和智譜達成合作,在其平臺上提供GLM-4.6的API服務。其老板Guillermo Rauch更是轉發稱贊GLM 4.6“很好,在http://nextjs.org/evals上排名第三,還是前五名里唯一開源的模型”。


圖片


 此外,美國的AI推理服務商 Cerebras——就是那家曾發布全球最大AI芯片的公司——也已在其平臺上架了GLM-4.6,供全球開發者調用。這表明中國大模型正作為基礎設施,被整合進美國AI開發的生態位中。


 如果說Qwen和GLM展示了平臺的廣度,Kimi則直接點燃了“性價比”的導火索,甚至被視為一個來自硅谷核心的“叛逃”信號。


 查馬斯(Chamath Palihapitiya)的“倒戈”之所以分量極重,源于他無可爭議的行業地位。他并非普通評論員,而是身價百億的頂級玩家。他曾主導Facebook用戶從4500萬增長到7億,“你可能認識的人”這一病毒式增長功能正是他團隊的杰作。他創立的Social Capital也精準押注了Slack、Box等。因此,當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商業理性的頂級捕手,公開用Kimi K2替代OpenAI和Anthropic時,這已是一個強烈的市場領先指標。


圖片


 查馬斯的選擇正在迅速演變為群體趨勢。一系列在美國開發者生態中舉足輕重的平臺都已悄然行動:Vercel:這家頭部云端開發平臺,已將Kimi K2的API集成進來。Cursor:作為AI原生代碼編輯器的明星產品,它已將Kimi集成為核心選項。Perplexity、Genspark、Youware:這些廣受好評的AI原生應用,也相繼宣布接入Kimi K2。


 開發者用代碼進行的“投票”,是比任何排行榜都更有力的市場證明。它標志著Kimi已從一個“值得關注的外部模型”,平穩地轉變為一個被悄然納入全球開發者工作流的、具備實際生產價值的工具。


告別追趕,一個雙軌并行的AI世界


 看到這里,美國公司紛紛轉向的動因已經非常清晰。這不只是一場“價格戰”,更是一場深刻的范式轉移,權威報告已為此作證。


圖片


 被譽為全球AI行業“年度風向標”的《State of AI Report 2025》,首次將“中國AI體系”從“外圍追趕者”提升為“平行競爭者”,并明確指出:“在2025年,中國不再是追趕者——它正在開源AI和商業化部署方面設定節奏。”


 這并非空泛的贊美。報告在盤點年度最重要的技術進展時,僅列出了三個代表性大模型:OpenAI的o1、以及中國的DeepSeek-v3系列和Kimi-K2系列。在全球AI的最高研究殿堂里,中國模型已占據三分之二的席位。


 這背后,是全球AI演化出的兩種發展范式:美國的“技術攻頂”范式:以OpenAI、Anthropic為代表,以學術和研究實驗室為核心,傾盡資源沖擊AGI,追求絕對的技術高度。中國的“應用共榮”范式:以月之暗面、深度求索、通義千問等為代表,致力于構建開放、繁榮的應用生態,通過高性價比、快速迭代的開源/開放模型,賦能成千上萬的開發者,讓創新自下而上地生長。因此,Vercel、愛彼迎和查馬斯的“倒戈”,戳破了“唯最強模型論”的泡沫。他們正是在用腳投票,選擇“應用共榮”范式下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


 這標志著中國AI的發展已走完“追趕”的序章,轉而開始“生態突圍”。一個“技術攻頂”與“應用共榮”雙軌并行的AI世界格局,正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上一篇:下游瘋狂鎖單 磷酸鐵鋰行業走向價值競爭

下一篇:盧浮宮追回的失竊皇冠被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