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貿形勢風高浪急,中國外貿正鍛造更強韌性。面對一連串亮眼的貿易數字,美國《紐約時報》不禁感嘆:什么貿易戰?中國出口巨輪勢不可擋。
這篇發表于11月3日的文章寫道,盡管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高額關稅后,美國自華進口大幅下降,但中國通過多年開拓新市場、依托低成本制造優勢,成功將出口轉向全球其他非美地區,以驚人的速度抵消了對美出口下滑的影響,今年出口有望再創紀錄。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按美元計,中國9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長8.3%,進口同比增長7.4%,均大大超過預期,貿易順差達905億美元。其中9月出口增速高于經濟學家6.6%的中位預期,表明中國創紀錄的出口洪流遠未放緩。
數據還顯示,中國9月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27%,而對歐盟、東南亞和非洲的出口分別增長了14%、15.6% 和56.4%。
文章提到,多年來,美國人一直依賴中國供應家居和辦公用品。盡管中國出口總量依然龐大,但今年對美出口的下滑范圍廣泛且幅度顯著。美國幾乎減少了所有中國商品的進口。
以塑料制品為例。7月至10月期間,中國向美國出口了50億美元的塑料制品(從洗衣籃到塑料叉),較去年同期下降 16%。
去年,中國生產的家具(包括床墊和燈具)中,超過四分之一銷往美國;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近五分之一。
11月2日,山東青島,青島港集裝箱碼頭貨輪穿梭,原油碼頭和鐵礦石碼頭作業忙
與此同時,中國正向非洲和南美等發展中經濟體大量出口汽車、卡車、自行車和船舶;通過出口電池和鋼鐵產品,中國在歐洲和亞洲的市場份額也在擴大。
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向阿爾及利亞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四倍。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伊拉莉亞·馬佐科表示,雖然中國對非洲出口的產品利潤率可能不高,但對于這些市場而言,能夠以可負擔的價格獲得技術,完全具有變革意義。
文章指出,顯然,全球其他地區正在彌補美國進口商采購量下滑的缺口,今年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貨量激增,凸顯中國的制造業主導地位不會輕易被削弱。中國出口今年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而這樣的成績,得益于中國未雨綢繆。文章指出,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尋找新客戶,而大規模的制造業投資令中國商品具有價格優勢。
“中國能夠在發達經濟體之外找到市場,這一點他們不應感到驚訝。”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麗·洛芙莉說。
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降低了對中國的關稅,但關稅水平仍處于數十年來的高位。特朗普所謂“關稅將給美國帶來就業”的說法,已經遭到許多經濟學家和制造業專家的質疑,他遏制中國轉口貿易的效果也不明確。
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杰拉德·迪皮波表示,中國出口的轉變,是一場預計將持續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貿易轉型的一部分。特朗普最近降低對華關稅的舉動,可能會穩定中國對美出口。
但文章稱,盡管中美達成了休戰協議,特朗普仍在考慮對制藥、無人機等中國主導的產業加征額外關稅。他企圖要讓美國擺脫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特朗普的任期還有三年多時間,其重塑貿易格局的行動不太可能就此結束。
彭博社此前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雖然目前美國對華關稅水平已比世界平均高25個百分點,但中國在制造業的主導地位仍支撐著其出口持續流動。
“盡管美國加征了關稅,但由于出口市場多元化以及強大的競爭力,中國出口依然保持韌性。”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米歇爾·林(Michelle Lam)說,“到目前為止,美國關稅對整體貿易的影響有限,這可能讓中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毫無疑問,中國企業正憑借其商品的相對成本優勢積極開拓新市場”。
他補充道,美國現在在中國直接出口中所占比例不到10%,特朗普關稅無疑會給中國出口行業增加壓力,但影響不會像以前那么大。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