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在復雜環境中展現出較強發展韌性。前三季度,有色金屬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持續推進,企業效益穩健提升,行業發展持續向好,呈現穩中有進態勢。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學森表示,隨著全球綠色轉型及人工智能發展,以及以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空間日益廣闊,機遇遠大于挑戰。
生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有色金屬生產穩中有進。其中,規上有色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7.8%,比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1.6個百分點。10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為6124.9萬噸,同比增長3.0%。
礦山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大幅增長,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10.1%,增幅比全國工業投資增幅高出3.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有色金屬民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9%。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室兼規劃研究辦公室主任林如海認為,前三季度生產與投資穩步增長離不開政策持續加碼、行業轉型加快和宏觀環境協同發力。近期,推動銅、鋁、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政策密集落地,為行業發展劃定清晰路徑、提供堅實政策支撐。行業轉型動能充沛,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生產效率與產品附加值同步提升,疊加外貿“新三樣”、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新材料需求的快速拉動,形成內生增長動力。同時,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制造業景氣度逐步回升,為有色金屬行業創造了更優市場環境與需求空間。
從國家部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始,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增儲上產成效顯著,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具體品種看,我國在銅、鋁、鋰、金、鍶等礦產的勘探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資源儲量大幅增加。同時,稀土、鎢、鉬、銻等優勢礦產資源量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進一步鞏固了我國的資源優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兼礦產資源辦公室主任段紹甫表示,找礦成果的重大突破不僅增強了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的保障能力,緩解了部分關鍵礦種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壓力,更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探索數智化轉型
有色金屬是我國工業領域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重點行業之一。據統計,有色金屬行業目前有38家全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60多家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7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12家有色企業入選2025年度國家級卓越智能工廠(第一批)名單,4家企業入選首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主體名單,37個工廠入選5G工廠名錄,為行業數智化轉型起到了帶頭示范效應。
在冶煉領域,行業數智化轉型推動了工藝控制精度和能源效率的持續提高。中鋁集團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共同推出的有色金屬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為電解鋁領域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強大支持。
在加工領域,有色企業推動精益生產與柔性制造,通過數據穿透生產全要素、算法優化資源配置、系統固化精益規則,推動加工環節從粗放式規模生產向精細化價值生產轉型。
數智化轉型是推動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但這一過程需要持續努力。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為有色金屬工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
陳學森表示,行業將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發揮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作用,開展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診斷評估和技術改造,培育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標桿工廠和標桿企業。推動“5G+工業互聯網”部署應用,建設行業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人工智能+有色金屬”行動,加快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部署一批勘探與資源評估、選礦精準分選、電解工藝優化、產品檢測與質量控制等場景模型,建設有色金屬行業大模型。
推進節能降碳改造
當前,有色金屬行業聚焦節能減污降碳目標,積極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據介紹,全行業淘汰了能耗高、“三廢”排放量大、生產成本高的落后電解鋁產能,取而代之的600kA電解槽、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技術等一批先進綠色低碳技術與裝備,使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領先水平。國內95%以上的銅鉛鋅冶煉實現了先進生產工藝。銅冶煉“側吹+頂吹”技術、大型化電解槽、紅土鎳礦濕法冶煉工藝技術均實現“走出去”,引領全球行業技術進步。
電解鋁是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電解鋁節能降碳備受關注。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到2025年電解鋁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前三季度,通過積極推動電解鋁企業實施大規模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電解鋁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提前完成了指標要求。
據測算,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總體排放標準達到全球平均水平,部分排放標準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碳減排貢獻突出,用1噸再生鋁替代1噸電解鋁,可減排10.6噸二氧化碳。
陳學森表示,在推動行業綠色發展上,有色金屬行業將進一步深化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和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動有色金屬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