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孕育原子彈的“搖籃”是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221基地。
221基地二分廠,火工品研制和總裝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高能炸藥壓裝、起爆元件生產和最終總裝,全部在這里完成。車間里0.1毫米的誤差,都可能讓萬噸TNT當量化為泡影。因此在籌建初期,防爆是生死線。
1959年,二機部設計院來了一批“新面孔”,當年19歲的楊彩苓是其中之一。

原二二一廠設計管理處技術員 楊彩苓:來了蘇聯專家,叫“老國際”。人家告訴你這個廠區怎么搞,都是什么東西。就這樣跟著老同志,還跟著專家就一起搞設計。
最初,他們是準備來接收蘇聯專家設計藍圖的。可隨著中蘇關系的驟變,蘇聯專家撤離時,沒有留下一張完整的防爆圖紙。

原二機部第二設計研究院設計師 蘇以靜:很突然,蘇聯一下令以后,專家全都走,叫他們資料都不要留,全帶走。我們心里很惱火的,最終就是說要自力更生。
面對技術封鎖,這群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年輕人,接過了改寫歷史的筆。

原二機部104公司二工區行政科會計 王興善:邊設計、邊施工、邊改進。因為咱們設計部門,蘇聯專家撤走以后,沒有可借鑒的圖紙,也沒有可借鑒的東西,必須摸著石頭過河。

按照蘇聯專家之前的設想,鋼鐵打造的堡壘可以抵御爆炸。可當時的青海,鋼鐵稀有,黃沙卻取之不盡。設計者們創造性提出用厚沙層作緩沖,將“鋼堡”改為“沙堡”,成本不足百分之一,卻能讓沖擊波消弭于沙石之間。

雜草叢生的“沙堡”,漸漸與金銀灘草原融為一體。這里的每一粒沙石,都無聲地記錄著,他們曾用最“土”的辦法,干成了驚天動地的事業。




新手指南
我是買家
我是賣家

